為藥品帶量采購降藥價點贊!
【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民生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
為藥品帶量采購降藥價點贊!
本報訊記者吳敏報道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為國家組織藥品帶量采購降藥價點贊。
她說,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呈現“洪荒之力”,波立維、拜唐蘋等“神藥”高臺跳水由此而來,過期專利藥“專利懸崖”實現。以江西省為例,按照約定采購量,第一批中選藥以原采購價測算需9.2億元,現僅需2億元,預計節余經費超7億元,資金節余率81.5%;第二批中選藥以原采購價測算需2.52億元,現僅需經費0.48億元,預計節余經費2.04億元,資金節余率達80.95%。
集中帶量采購,直擊群眾看病貴“堤壩”的“蟻穴”,掀開了藥價高高在上的“神密面紗”!謝茹委員用三個排比句說出了國家組織藥品帶量采購的成績。她說,以往,醫藥代表到處公關“回扣門”頻發,如今,國家出面“超級團購”,醫藥企業“帶金跑馬圈地”無道可循;以往,藥企售藥回款“求爺爺告奶奶”,如今,與醫保直接結算,回款時間縮至1月之內,營銷及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以往,藥品招、采、用脫節,量價分離,“唯低價是取”,“中標死、見光完”屢見不鮮,如今,采購、使用、支付、激勵相銜接,以市場銷量換降價空間,“降得下去”的同時,“供得上來”“活得更好”!
為進一步讓“4+7”小切口(指的就是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發揮出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的“大效應”,謝茹委員建議還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是降價與保質的關系。一方面,科學評估藥品生產成本,在保證安全和有效的基礎上,“團購”到“性價比”最好的藥品,確保“低價中標”不走向“唯低價論”;另一方面,加強監管服務,確保中標產品市場擴容、產能擴張后“降價不降質”,絕不能讓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變成企業為通過評審而準備的“一次性評價”。
二是市場競爭與產業促進的關系。既要通過公平競爭倒逼國產藥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鼓勵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倒逼過期專利藥“專利懸崖”實現,又要制定完善政策,在30%剩余用量市場采購中,對未中選的過評仿制藥給予傾斜支持。
三是“騰籠”與“換鳥”的關系。集中帶量采購,群眾得實惠,企業轉型添動力,醫保控費有收獲。“籠子騰了”,還得讓鳥“唱得歡”。對節省出來的醫保基金,建議參照江西等地探索實踐,按一定比例獎補給醫院,讓醫務人員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兩個允許”加速落地的“愿景”。
四是順應群眾期盼與科學引導合理用藥的關系。目前帶量采購藥僅占醫保目錄內通用名藥品比例的2.1%,順應百姓“吃得起好藥”的期盼,必須加大力度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推進帶量采購范圍由過評藥擴至非過評藥,由西藥擴至中成藥,由藥品擴至醫用耗材。同時,加強宣傳引導,打消群眾用藥“原研替代”顧慮,營造有利于改革的社會氛圍。
五是試點擴圍與區域公平的關系。以某省為例,有兩個城市為第一批試點城市,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中選的是某企業仿制藥,中選價由1491元/支降至810元/支(擴圍后降至798元/支)。試點擴圍后,同通用名的原研藥力比泰中選供應該省其他城市,由4000元/支降至809元/支。由此,同一省份、不同城市的群眾分別享受價格相近的原研藥和仿制藥,如何銜接還值得思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