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車緊缺以色列用公共汽車改造特制“急救大巴”
急救車緊缺以色列用公共汽車改造特制“急救大巴”
本報訊隨著新冠疫情的高位反彈,以色列救護車等急救資源變得越發緊缺。為了高效、快速地將新冠患者轉移到醫院,基于公共汽車改造的特制“急救大巴”已于日前投入使用。
據悉,首輛“急救大巴”于7月3日投入使用,用來轉移以色列南部一家養老院內9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人。以色列急救組織“紅色大衛盾”救護人員兼紅十字部門負責人尤里·沙漢姆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急救大巴”主要是為養老院患者設計的,可以一次性轉移多名患者,大幅提高新冠患者轉移能力。
“急救大巴”主體黃色,貼有醒目的“紅色大衛盾”標志,其外形與普通公共汽車沒有太大差異,車的前后部有兩個無障礙車門,但內部卻猶如一個小型醫院。每輛車最多可搭載13名患者,車輛中部可供兩名重癥患者平躺使用,配有重癥監護病房的相關設備。車輛后部空間可供11名患者乘坐,每個座位上方都裝有輸氧設備。
沙漢姆對記者說,“急救大巴”內醫療設備精良,設備數量比任何一個移動重癥監護病房或一輛專業救護車都要多。例如,車內裝備了除顫器、自動胸部按壓設備、用于存儲血液和藥品的冰箱等。同時,車上還有特殊的氣體交換系統,可在短短7分鐘內讓車內空氣煥然一新,還可進行快速消毒。
“急救大巴”內部裝有攝像頭,在“紅色大衛盾”中心的高級救護人員可以通過視頻向車內的救護人員提供指導和幫助。在轉移過程中,患者生命體征能夠得到持續監控。
在沙漢姆看來,“急救大巴”的投入使用可大幅提高救治效率,成為抗擊疫情的有力幫手。據他介紹,“急救大巴”是在以色列軍隊的協助下設計而成,用于抗擊新冠疫情。不過,這種特殊的車輛將來也可以用于其他急救場合,比如發生任何大規模人員傷亡事件需要緊急轉移和救治時。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