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3個城市樓市成交量跌幅超30%
上周13個城市樓市成交量跌幅超30%
9月26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上周被監測的35個城市中,有22個城市樓市成交量同比下降。而在這22個城市中,又有13個城市的成交量跌幅在30%以上。數據顯示,深圳同比跌幅最大,達到64.89%;其次是大連,同比跌幅超50%。業內人士指出,調控政策繼續從緊,樓市仍將量價震蕩。
“雖然上周北京樓市成交量有明顯上漲,但是9月來成交量依然不容樂觀。”北京中原地產張大偉說。
記者從北京中原地產了解到,上周北京商品房住宅簽約套數為1448套,二手房住宅簽約套數為2340套,合計總簽約量達3788套,環比前一周上漲幅度達到了50.9%,創近8周以來的最高值。
“9月底的成交上漲或將帶動10月初成交上漲,未來二手房市場可能先于新房回暖,但是從今年觀望氣氛濃厚的市場環境看,樓市成交上漲幅度有限,難有突破性變化。”鏈家地產首席分析師張月說。
對此,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也指出,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調控成果,對商品房和保障房的調控政策將持續升級和深化,而調控政策繼續從緊將導致樓市仍將處于震蕩期。(⊙記者 于祥明 ○編輯 阮奇)
金地領跌 開發商競相降價搶跑“銀十”
“金九”變“鐵九”,“銀十”將成為今年開發商搶奪客戶、回籠資金的最后一個機會。近期,一些開發商開始預熱,9月底樓市降價潮初現。
9月24日,金地集團在上海的項目“金地•藝境”推出新一批房源,成交價格為1.65萬元/平方米左右,相比其前一批房源2萬多元/平方米的均價下跌了3000多元,降幅達到15%。
“金地從來不說降價。”一位金地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然而,在市場整體低迷、上市房企必須回籠資金的周轉壓力下,一向不言降價的金地終于“就范”。
不僅是金地,包括綠城、仁恒、龍湖在內的多家大型知名房企在滬項目近期成交價格均有所下調。新浪樂居從各個區域選取了目前在售的32個典型標桿樓盤,對比9月與8月成交價后發現,有15個樓盤9月成交價低于8月,占被調查樓盤總數的47%,部分樓盤調價幅度達15%,調價幅度較大的以中高端項目居多。
“開發商現在降價是很有技巧的,不會同類房源明著大幅降價,這樣會惹惱前期購房者。”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了避免“降價”這個敏感字眼,開發商往往會對外宣稱因為產品不同而定價不同。例如一個豪宅項目,之前的大平層房源是4.5-5萬元/平方米成交價格,現在普通平層成交價格就比較低,在4萬元/平方米,從產品本身來說差異性并沒有那么大,卻成為開發商名正言順降價的一個理由。
上海中原物業代理公司副總經理唐振東認為,目前部分樓盤的降價還只是一個開始,樓市真正的降價狂潮將在10月到來。“10月是開發商今年最后一個出貨時機,必須抓住,到時候所有降價促銷措施都必須亮出來。”
一方面去化艱難,一方面卻又供應大增。據21世紀不動產數據顯示,上周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新增供應大增,達35.5萬平方米、環比提升56.9%,為近17周最高單周供應面積,同時是今年周均水平的1.78倍。在9月的前三周里,上海新增供應的32個項目中有46.9%至今零成交,供銷比下降至1:0.48。受此影響,截至9月26日上午網上房地產顯示一手住宅可售面積為871萬平方米,較去年末增長了37%,超越2008年末 850萬平方米的水平,為近4年最高。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 樓市“金九不金”造成的庫存量放大,可能成為之后“銀十”期間樓市全面降價的一大推動力。(記者 朱楠)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