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悠悠金錢板
【鄉情鄉韻】
竹板悠悠金錢板
■ 文猛
爺爺說他余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到萬縣城(今天的重慶萬州城),去他熟悉的西山茶莊,捧上一杯茶,聽上一段說書,聽上一段相聲,最過癮的是聽上一段金錢板,在金錢板的呼來耍去中,在藝人詼諧爆笑的說唱中,度過屬于自己的美好時光。
1983年6月,我進城參加中專考試,考完最后一門,遵照爺爺的叮囑,趕到西山茶莊。臺上果然有表演,竹琴《華子良傳》表演完后,老茶客們說該金錢板上場了。
“菜子開花遍地黃,大路上走來武二郎,手提齊眉短梢棒,背上橫背小包囊。好漢回家看兄長,前面不遠景陽岡……”
說實話,《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在這個茶樓,在這方舞臺,在古老的長江邊,竹板聲聲中,說中有唱,唱中有說,有川劇的韻味,有通俗易懂卻妙趣橫生的唱詞,的確令人回味無窮。
金錢板的表演道具是三塊小竹板。《易經》說“道有天道,地道,人道”,金錢板的三塊竹板各代表一道,就是為了唱景致,唱風情,唱人物,唱故事,唱喜怒哀樂,唱天地人和。三塊竹板既是表演道具又作伴奏樂器,響聲給人一種清新、鏗鏘而又有和諧節奏的音樂感。藝人演唱,多用方言土語,要句句壓韻,并要一韻到底,中途不得轉韻。
金錢板的起源無法詳考,有孟嘗君棄武學文為謳歌解悶命童仆雙劍敲打發展而來之說,有水滸中燕青花光路費臨時用竹板邊打邊唱討盤纏發展而來之說。比較得到公認的說法是,400年前“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開始時流傳之說。當時,巴蜀地區因長期戰亂導致人口銳減,大量土地荒蕪,清政府鼓勵東部人口稠密地區移民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陜西等地,由官府出面組織,集體遷徙至巴蜀地區。為解除遷徙路上和墾荒時的勞累寂寞,湖廣填四川移民中的文藝活躍分子發明了金錢板的說唱藝術。其情景和部隊行軍時文藝小分隊說快板鼓舞士氣很像。后來,這種在路上形成的說唱藝術逐漸成型,在重慶萬州得到極大地發展和傳承。
說得太遠。
還是回到古老的金錢板說唱藝術的神韻中吧。
在萬州趕場小學,課間操開始了。奇怪的是操場上領操的不是體育老師,而是從萬州趕來輔導的老藝術家潘光正老師。潘老師手中金錢板一響起,臺下幾百個學生手中的金錢板馬上和著響起。
幾百個學生,幾百張竹板,整齊的唱詞,加上臺上臺下淋漓盡致的眉眼、肌肉、身段、指爪、腰腿、步伐等表演功夫,成為長灘河畔一道獨特的風景,難怪每天總有遠遠近近的群眾和曲藝愛好者慕名而來,觀看盛景。微電影《傳承》里面就有這樣的畫面,不是擺拍,是學校每天必須的功課。
金錢板在唱腔上充分汲取川劇高腔的部分曲牌和四川民歌、山歌、號子乃至昆曲、胡琴、燈戲、彈戲的優點,集眾家之長于一身。
隨著國家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滾滾熱潮,萬州的竹琴和金錢板聲名遠播,很多文人墨客到萬州,除了享受著名的萬州美食三絕:雜醬面、格格、烤魚,聽上一段竹琴和金錢板是必須感受的聽覺大宴。盡管當年融入很多萬州人共同聽覺記憶的西山茶莊遠去,代之而來的是西山鐘樓下的南浦劇場,每周都有萬州的藝術家在那里表演竹琴和金錢板,如果你有緣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運氣的話,就可以在那里聽到金錢板的表演——
“巴渝所轄百多縣,熱鬧不過成渝萬,萬州要算小重慶,四十八景擺當心……”
鐘聲悠悠,竹板悠悠,江水悠悠,偉大的高峽平湖給了萬州最闊爽的江湖。
南浦劇場旁邊是西山鐘樓,西山鐘樓前面是偉大的江湖,江湖前方是三峽,三峽前方是大海。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