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中青班”
【記憶】
相約“中青班”
■ 程曉述
一晃,六年過去了。
六年前的秋天,在單位推薦和組織安排下,有點兒喜悅而又略帶忐忑地跨進縣委黨校的大門,作為財政系統選派的一員,參加為期20天的中青年后備干部培訓班的學習。環顧四周,大多是陌生的面孔,但也是青春的面孔、友善的面孔。當時的心境,一如大學新生報到,那種怯怯的茫然和興奮。
雖然假裝無所謂,極力掩飾著對未來滿心的期盼,雖然嫌學習時間太長聽課聽得昏昏欲睡,雖然抱怨食堂的飯菜質量難盡人意,而一旦到了說再見的時候,才陡然覺得時光如白駒過隙,來去匆匆,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大家爭相合影留念,結業感慨從一開始的“終于結束了!”霎時轉化為“怎么就結束了?”
秋天是最容易催生離愁別緒的時節。源于秋風,源于心境。相識是緣,同學不易。茫茫人海中,我們走到一起,只因有夢,只因追夢。20天的朝夕相處,已經足夠烙下情誼的印記。
回首中青班的日子,回想那些人、那些事,心緒難平。我想到了我們的班主任袁明華,他的厚道寫在臉上,管理班級的言語就像他的頭發一樣稀少。感謝他一改傳統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我們在枯燥的培訓中感受到了歡快。我想到了一直待字閨中、給我們講課還有點靦腆的老師王超,中青班晚會那天,一位熱心的同學還讓我給她拍了不少照片,說是要放到相親網的。我想到了培訓班臨時黨支部副書記——縣委組織部的王軍,他就像黑臉包公一樣,六親不認地堅守著制度和原則。我想到了夫妻比翼的余一和他愛人劉莉華,兩個人表現都非常優秀,但在評選優秀學員時,為了“避嫌”,只能二選一,最終丈夫余一作出犧牲。我想到了我的同桌——水產局的金占友,一位上課時喜歡玩手機游戲的小年輕,看到我茶杯空了,他會主動幫我添水。我想到了編委會的三位副主編——報社的趙波、宣傳部的武雪姣、公安局的呂麗琳,他們為了把培訓簡報《礪劍》辦得更出彩,是怎樣全力配合我這個主編,出謀劃策,任勞任怨。特別是那個總讓我聯想到“燕瘦環肥”這個成語,從河北追愛到江西的小武,說起話來字正腔圓,她和來自油墩街鎮的小伙彭紅搭檔主持晚會,幽默詼諧,頗具明星范兒。我想到了拔河比賽時,我們一班的“女漢子”——來自高家嶺鎮的王華麗,比賽尚未真正結束,她就眼明手快地奔過去扛走了獎給冠軍的一箱“紅牛”。我想到了籃球比賽時,我們一班是怎樣制定戰術,以弱勝強,最終戰勝了實力占優的二班,勝利的那一刻,我們激情澎湃,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和事給了我感動和溫暖,就讓所有的美好在記憶中存盤吧。
當離別的日子不期而至時,當對未來太多的不確定性感到迷茫和無助時,我幽幽地想起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以為,李清照的這首詞不只關乎愛情,同樣也關乎友誼、關乎人生。
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的學習結束了,但我們在中青班里結下的友誼才剛剛開始,我們各自追夢的旅途仍在繼續。
相約中青班,朋友遍城鄉。沒事在群里聊聊天,有空就上門喝喝茶。前路茫茫,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我們能做的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享受友誼,互道珍重,做好本分,無愧于心,這就夠了。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