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成名的唐代詩人
【文學雜談】
孤篇成名的唐代詩人
■ 劉濤
唐朝作為詩的王朝,先后涌現出一大批優秀詩人,留下了數以萬計的華麗詩篇。在唐代詩人中,有這么一些人,雖然作品稀少,但僅憑一首詩,就確立了自己的文學地位,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大家”。
第一個要說的是張若虛,他的詩作大多散佚,《全唐詩》中僅存兩首,那首膾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即是其一。歷史上關于張若虛的生平事跡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在唐代,似乎沒有他的詩集傳世。從唐至元,他的《春江花月夜》幾乎沒人看重,到了明清,這首詩才漸受重視,關于此詩的評論也多了起來,及至現當代,關于此詩意蘊的發掘愈加深遠,這首詩的文學地位也更加凸顯。是金子總會閃光,在靜默氤氳千年之后,《春江花月夜》修成正果,大放異彩。清代文學大師王闿運對他的評價是“孤篇橫絕”,張若虛也因此成為“以孤篇壓倒全唐”的大家。
說到孤篇成名,唐代詩人崔顥不能不提。關于崔顥本人的記述,《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但是,《黃鶴樓》一詩的橫空出世,卻使崔顥名傳千古。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歷來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關于《黃鶴樓》的影響力,從一則傳聞中可見一斑。傳說李白壯年時游山玩水,在各處留下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極目遠闊,詩興大發,正欲揮毫時,抬頭忽見壁上崔顥的《黃鶴樓》詩,不由得發出無奈的贊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遂擱筆無作而去。
唐代詩人張繼,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然而僅憑《楓橋夜泊》一首,已使他名留千古。這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后,成為三百名篇之一,傳誦于眾口,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游覽勝地。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一詩沒有流存下來,恐怕今天我們早已不記得“張繼”這個名字了。
唐代詩人王灣現存詩10余首,其中最有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首詩是詩人游歷江南時所作,格調壯美,意境開闊,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展的前景。明代著名學者、文藝批評家胡應麟認為,詩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二句,是區別盛唐與初唐、中唐詩界限的標志(《詩藪》),可見這首詩的分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句,備受后世文人墨客推崇,至今不衰。
唐朝還有位“一首便留名”的詩人——崔郊,《全唐詩》中僅收錄他的《贈去婢》詩一首。據唐末范攄《云溪友議》記述: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后卻被賣給顯貴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去婢》:“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后來于頔讀到此詩,心生惻隱之情,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傳為詩壇佳話。這首詩寫的是自己所愛者被劫奪的悲哀,表現手法卻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侯門”一詞后來成為權勢之家的代詞,“侯門似海”也演變為成語,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運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冠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