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今年上半年捕獲計算機惡意程序樣本約1815萬個
【業內動態】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今年上半年捕獲計算機惡意程序樣本約1815萬個
本報訊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副總工程師陳訓遜24日表示,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對我國網絡安全態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捕獲計算機惡意程序樣本約1815萬個,日均傳播次數483萬余次。其中境外惡意程序主要來自美國,占比達57.4%。
當天在浙江烏鎮舉辦的中國網絡信息安全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年度論壇上,陳訓遜表示,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遠程協同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模式,也增加了數據泄露、網絡釣魚、勒索病毒、網絡詐騙等安全風險,給我國疫情防控期間網絡安全保障工作帶來壓力。
今年上半年,我國境內受計算機惡意程序攻擊的IP地址約4208萬個,約占我國IP總數的12.4%,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廣東、浙江等省份。我國境內感染計算機惡意程序的主機數量約304萬臺,同比增長25.7%。
陳訓遜分析,上半年,疫情相關題材成為新的攻擊方式,境外多個組織以新冠肺炎主題對我政府、軍工、醫療、高校、科研院所發起攻擊。如“白象”組織仿冒國家衛健委官網的域名,投放惡意文件“武漢旅行信息收集表”等;“海蓮花”以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內容為誘餌,對我國衛生部門發起攻擊,意圖竊取我國的疫情防控情況。
而隨著我國數字化工具在疫情防控中的廣泛應用,小程序、健康碼、App等多種線上方式收集的信息涉及身份信息、生物識別信息和位置信息等,諸多數據安全也存在隱患。陳訓遜說,面對新型基礎設施網絡防護的需求,政府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和聯動,將網絡安全融入新型基礎設施的運營全過程。
此外,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遠程辦公的網絡安全威脅預計仍是今年下半年關注的焦點,各方應重視風險隱患,積極開展應對,有效預防信息泄露和遠程備份的安全問題。
中國網絡信息安全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年度論壇由國務院國資委主辦。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