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重塑廣東空調批采煥新顏
流程重塑廣東空調批采煥新顏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近日,廣東省政府采購中心發布“廣東省省級2020年度空調批量集中采購項目”中標公告,至此,廣東省本年度空調批量集中采購項目告一段落。采購規模大、執行時間長,廣東空調批量集中采購一直以來頗受關注。而近兩年,該系列項目采購規模大幅縮水,這是否意味著批量集中采購過時了?它的答案可能是:不!
通過流程重塑,廣東空調批量集中采購有望迎來新活力。
六年沉浮
今年10月份,廣東省財政廳發布了《關于調整2020年度批量集中采購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批量集中采購將實行“先入圍、后采購”方式,每季度組織一期,結果有效期90天。
這樣的調整有何深意?或許我們可以從廣東空調批量集中采購的“發展史”中,一探端倪。
廣東省省級空調機批量集中采購始于2015年。廣東是空調生產與消費大省,這使得該項目在初始就備受關注。當年第3期項目,1P單冷空調中標價創下959元新低。于是,廣東憑借“1P空調進入百元時代”的話題,上了當時政府采購圈的“熱搜榜”。
據廣東省財政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所有品目批量集中采購預算金額為43559萬元,中標金額為27508萬元,節約了16052萬元,節約率達到36.8%。這些品目里,節約率最高的是空調。
優勢凸顯,廣東空調批量集中采購小步快跑,穩發展中求變化。記者估算,2015年后廣東空調批量集中采購規模趨于平穩,2016年共完成4次采購,采購預算金額為18288萬元;2017年完成4次,采購預算金額為14284萬元;2018年完成6次,采購預算金額為17900萬元。同時,為了解決履約難題,廣東做了多項創新性的嘗試,如增設追加采購、建立區域聯動、引入第三方社會力量建立履約服務管理平臺、建立公物倉等等。采購方式也從最初的詢價采購變為競爭性磋商。
盡管如此,對批量集中采購的質疑聲卻不減反增。隨著政府采購電子化進程的加速,電商采購熱度持續高漲,與之對比,效率低、周期長成為批量集中采購被吐槽的重點。相較其他項目,空調還涉及安裝、售后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周期長和采購需求無法得到及時滿足的矛盾尤為突出。
2019年,廣東再啟變革步伐,將采購周期改為每月1次。這一嘗試,把廣東二度送上熱搜。
2019年廣東省省級空調批采第1期和第2期接連流標。由于前兩期采購量僅為121臺和305臺,流標似乎在意料之中。但接下來事情的走向顯然出乎了意料:3月計劃采購1642臺,完成;4月計劃采購2141臺,流標;5月計劃采購4250臺,流標;6月計劃采購4471臺,流標;7月計劃采購7211臺,包1流標,包2成交……全年12次招標,共計7次流標。總采購預算為11467.8萬元,實際中標金額為 2674.3萬元。采購周期的縮短,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由于采購量過于分散,喪失了規模優勢。
2020年,廣東空調批量集中采購周期重新延長,1、4、5、6月各采購一次,前3期成交,第4期流標。
看似歸于平靜,實則在醞釀更大的變革。6月后,采購暫停。直到10月12日,《通知》發布,批量集中采購開始實行“先入圍、后采購”方式,采購周期也改為一季度一次。
10月20日,廣東省省級2020年度第四季度空調機批量集中采購項目中標公告發布。改革后的首次招標完成順利,8個分包無一流標。根據中標公告,項目執行期為中標公告發出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具體以采購人申報計劃時間為準。在項目執行期內,采購人申報批量集中采購計劃后在廣東省電子化采購執行平臺批量集中采購管理系統直接選擇供應商,系統定期生成采購合同。每個包組被選定的中標人按合同要求供貨和安裝。
“口袋”收緊
除了采購量過于分散外,造成2019年采購項目“遇冷”的因素還有很多,批量集中采購的范圍圈定便是其一。
那么,廣東省的批量集中采購范圍到底是怎么規定的?記者查閱了廣東省財政廳印發的《關于做好2019年省直預算單位批量集中采購的通知》。該文件明確,同一品目采購項目預算金額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采購人可以自行選擇批量集中采購、網上競價、電商直購或自主采購執行模式。同一品目采購項目預算金額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以上的,采購人可選擇批量集中采購或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施采購?!翱梢浴薄翱蛇x擇”,聽起來似乎有點模棱兩可。
這個文件還為批量集中采購失敗后的彌補措施做出了規定:“當期批量集中采購失敗的,由省政府采購中心發布失敗公告。采購人可選擇采用網上競價、電商直購或自主采購執行模式實施采購;也可選擇申報下一期批量集中采購”。也就是說,如果供應商不去投標,導致批量集中采購失敗,采購人可以去選擇電商采購。
一位不愿具名的供應商告訴記者:“相比批量集中采購,我們更傾向于電商采購。因為周轉短,利潤也要合理很多?!?/span>
至此,似乎可以更好理解為何會出現供應商參與不積極,12次招標,7次流標的情況了。
那么,2019年之前和之后,批量集中采購范圍的界定是否發生過變化呢?
經查閱,《廣東省省級2017年集中采購機構采購項目實施方案》是這樣描述的:空調機實行批量集中采購。因時間緊急或零星特殊采購不能實行批量集中采購的,可以通過網上競價或電商直購兩種模式采購,但同一品目采用上述兩種模式的,合并年度累計預算金額不得超過50萬元。2018年仍延續了前一年的框架,僅將合并年度累計預算金額提高為不得超過60萬元。
從前文可知,相較于2017年和2018年,2019年廣東明顯放寬了對批量集中采購范圍的界定,不再有硬性要求。
到了2020年,范圍的界定趨向明確和細化。廣東省財政廳于1月份印發《省級集中采購機構采購項目實施規范》,明確空調機同一預算項目同一品目單次采購金額未達到200萬元,且年度累計資金數額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采購人可以自行選擇批量集中采購、網上競價、電商直購或自主采購執行模式。單次采購金額達到200萬元且400萬元以下的,采購人應當采用批量集中采購執行模式采購。單次采購金額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采購人可選擇批量集中采購或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施采購。
10月份發布的《通知》里,實施范圍則被描述為“省直各單位采購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和空調機的,在能夠滿足辦公需求的前提下,應當通過批量集中采購方式組織實施。確有特殊要求或者緊急采購需要的,可以通過電商直購、網上競價等簡易采購方式組織實施?!?/span>
由此可見,2019年標準放寬,換來是批量集中采購規模優勢減弱。2020年,標準實際上是收緊了。
“口袋”收緊,規模有了,可采購周期呢?回歸一季度一采,豈不是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嗎?事實并非如此。
流程重塑
批量集中采購之所以始終甩不開效率低、周期長標簽,原因在于背后的采購流程。想去掉標簽,勢必要大刀闊斧推進流程再造。
《通知》發布前,廣東省批量集中采購流程如下:首先,采購人應于每月5日前,編制采購計劃;第二步,省政府采購中心應在3個工作日內匯總采購計劃,實施采購活動;第三步,采購活動組織實施結束后,省政府采購中心應在3個工作日內發布當期中標公告,同時錄入系統;第四步,采購人應在中標信息錄入后3個工作日內,通過履約系統確認合同,并完成合同備案和公開;最后第五步,采購人應自確認驗收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確認支付。整個一套流程下來,從采購人完成采購計劃編制到資金支付,至少需要14天。
改革后,全新的采購流程變為:第一步組織入圍。第二步發布結果:采購活動結束后,省政府采購中心應在1個工作日內發布當期入圍結果,同時錄入省政府采購系統的計劃管理子系統。第三步計劃申報:采購人通過全新的省政府采購系統的計劃管理子系統,編制采購計劃后推送至批采子系統。第四步合同訂立:采購人按照采購計劃確定的配置類別自行選定當期入圍產品,并形成訂單合同。系統自動將采購人的訂單合同推送至對應的中標供應商。第五步履約驗收。第六步資金支付:采購人應自驗收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理資金支付手續。
美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廠商來說,批量集中采購的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希望借此營造口碑效應,所以非常重視。新的入圍方式和采購流程解決了時效性這個最棘手的問題,供應商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了。中標結果公布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同采購人溝通預估數量,提前備貨。采購人下單后,第一時間響應并配送?!?/span>
記者還了解到,改革后,批量集中采購業務將遷移至全新的政府采購智慧平臺。平臺可實現對采購需求、采購文件、電子合同的模板化、結構化。在采購文件生成階段,采購需求確認即可一鍵生成采購文件,加快采購文件編制時間。確定中標人后,系統自動獲取采購文件、中標供應商投標文件,按匹配模板生成合同,實現電子合同的快速編制。
通過流程重塑,周期長的“魔咒”,有望被徹底打破。
此外,為了更好服務采購人,增強采購滿意度,改革后的批量集中采購采用了“雙品牌”中標,即按照批量集中采購基本配置標準,每個批量配置標準確定兩個不同品牌的產品作為入圍產品,由采購人結合實際自行選擇實施采購。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