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測溫讓春運更從容
【熱點關注】
“無接觸”測溫讓春運更從容
本報訊 記者張明柳報道 為降低春運疫情傳播風險,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工作專班印發《2021年綜合運輸春運疫情防控總體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從《方案》內容中記者發現,防控重點落在了“無接觸”服務和及時響應上。
《方案》提出,鼓勵采用人臉識別、刷證核驗等非接觸方式進站,減少交通運輸站場人員聚集;要求嚴格落實旅客全程戴口罩;若發現體溫≥37.3℃的旅客,第一時間進行隔離觀察,配合做好排查跟蹤監測工作。
交通運輸站場人員易聚集,但疫情防控又需要有效測溫,并識別異常人群,及時響應。這種場景給了黑科技“大顯身手”的機會。記者注意到,不需要“近身”接觸的智能測溫儀、“測溫門”等近日亮相各地交通站點。如青島地鐵在原先小規模增配固定式熱成像測溫設備基礎上,投入防疫資金600余萬元,對6條運營線路105個車站、187個安檢點緊急采購無接觸測溫設備,目前已實現線網自動化測溫100%全覆蓋;合肥南站3個進站口已設置了6臺“測溫門”,旅客只需排隊陸續從中穿行,即可完成體溫檢測;蘇州軌道交通線新增102臺無接觸測溫儀,可覆蓋線網40個車站,包括所有換乘站及大客流站點。
就自動化測溫相關技術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內該領域頭部企業京東方(BOE)。該企業技術人員介紹說,上述測溫過程是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實現的,核心是溫感測溫系統。它通過溫感攝像頭結合無感識別和熱成像體溫檢測功能采集相關信息,如果發現體溫達到預設的溫度值,或者溫度異常的人群,儀器就會自動顯示并實時聲光報警。同時,身份信息與體溫匹配會形成數據報表,實時傳輸給疾控管理部門,提高篩選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單純的熱成像無法區分檢測目標是人還是周圍物體。結合人臉識別技術之后,設備才能精準鎖定面部并以此作為測溫目標,將周圍干擾因素精準“分割”,真正實現遠程、無接觸、自動測溫。在當下春運疫情防控場景下,人臉檢測及人臉識別面臨著佩戴口罩的情況,60%左右的人臉信息被遮擋,人臉關節點檢測的難度大大提高。在此情況下,人臉識別算法就要在原先的模型基礎上針對人臉可見區域進行專項升級優化,加強對眼睛、眉毛等可見人臉關節點的檢測與識別。
上述技術人員介紹,京東方(BOE)自主研發AI體溫預警系統已使用戴口罩人臉識別及口罩檢測技術,可在人流密集的復雜環境下完成30毫秒內16個目標的體溫篩查,體溫檢測精度≤±0.3℃,戴口罩人臉識別準確率達到99%以上,口罩檢測準確率達到99%以上,并可以對接管理系統,實現統計維度更全面、更人性化的體溫客流數據分析,為用戶管理及決策提供指導性依據。除了交通站場外,該系統還可廣泛應用于園區、機場、醫院、辦公樓等場景,目前已成功落地國家發改委大廈、北京銀行總部、北京飯店等辦公場景,助推疫情防控常態下的復工復產。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