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在深圳的東路總指揮部
【城市記憶】
葉挺在深圳的東路總指揮部
■ 岳向東
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的東門商業街,是全國知名的商業步行街和旅游打卡地。
在熙熙攘攘的東門商業區南慶街13號,靜默地矗立著一幢南洋建筑風格的三層磚木結構小樓。灰白色的外墻,古色古香的棕紅木窗,在周邊相鄰的繁華時尚的現代商鋪群中很不起眼。這就是葉挺將軍曾經戰斗過的東路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說起葉挺將軍在深圳這個指揮部的來歷,確實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38年11月,時任新四軍軍長的葉挺到香港籌集經費物資,見到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表達了想回家鄉開展抗日游擊戰的意愿,得到廖承志的支持。在黨組織的配合下,葉挺前往韶關,向保定軍校的老同學、國民黨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做統戰工作。
這時,余漢謀正因為“指揮失當,失守廣州”,被蔣介石“革職留任”。余漢謀認為可以借助葉挺的威望使自己擺脫困境,便任命葉挺為東路總指揮部副總指揮,負責統管東江一帶的武裝力量,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位于深圳墟南慶街20號的鴻安酒家,是原籍中山的愛國歸僑何華益女士創建經營的,也是當時深圳墟旅店業的“龍頭”。1938年10月,黨組織找到何華益,想租用鴻安酒家開展抗戰活動。何華益深明大義,主動將酒家一、二樓無償提供給指揮部辦公。何華益也成了深圳墟的“阿慶嫂”。
1938年11月下旬,葉挺在深圳墟鴻安酒家成立東路總指揮部,設司令部和政治部,有工作人員20多名。
在深圳期間,葉挺將軍積極收編、整合周邊流散的國民黨隊伍和地方武裝,為黨領導的抗日隊伍的發展壯大以及東江縱隊的成立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在香港會見僑領何友逖,廣泛發動港澳同胞和愛國僑胞捐款捐物、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極大充實了抗日武裝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他經常與中共廣東省委張文彬、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廖承志等領導人一起,研究討論抗日武裝斗爭工作,進一步加強了中共廣東省委對抗日斗爭的領導。他組織所轄武裝主動出擊,積極打擊日寇,重創駐守石龍的日軍,樹起華南人民抗日武裝的大旗,在南粵抗戰史上書寫了濃厚的一筆。
因蔣介石反對,1938年12月底,國民黨當局撤銷了對葉挺東路總指揮部副總指揮的任命,葉挺重返新四軍擔任軍長,東路總指揮部也隨即撤銷。
葉挺將軍在深圳的東路總指揮部雖然只運行了短短一個月左右時間,但做了大量抗日工作,對推動華南地區抗日武裝斗爭的深入開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當年葉挺將軍曾戰斗過的東路總指揮部舊址旁,繁華時尚的東門商業街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紅色歷史就在這里,從未走遠。紅色基因已深入城市肌理,在深圳創建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打造“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新征程中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政府采購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