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云:簡化形式直問結果
企業穩健成長,離不開正確的決策和有效的執行。決策是做正確的事,執行是正確地做事---
飛云:簡化形式直問結果
在鋼制辦公家具行業,像飛云這樣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企業并不多。從當年一個朝不保夕的街道辦事處鉚焊廠,到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4個生產基地、26個銷售分公司、100多個銷售網點,從規劃主營業務、完成股份制改造到目前實現全國化布局,飛云見證著中國家具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創造出自身特有的成長模式。
做正確的事
飛云實業總部位于哈爾濱市經濟繁華的南崗區長江路上,一樓展廳內擺放的不同顏色、不同高度、不同組合的鋼制家具,色彩和造型的變化讓原本冷冰冰的鋼制家具多了幾許活力。
看著這些代表著目前鋼制家具市場潮流的產品,哈爾濱飛云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永鵬感嘆道:“在20年多年前無法想象鋼制家具可以做得這么豐富。記得創業之初,員工們自我解嘲地講,我們叫“三無”廠子——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市場。我們總經理趙明儉沒有灰心氣餒,沒有設備,就去買二手設備并重新組裝和修理,10個人夜以繼日地工作,終于在一次次返工之后,生產出了第一個鋼制文件柜。望著剛剛誕生的鋼柜,如同望著自己剛出生的孩子一樣,總經理和‘哥幾個’激動得睡不著覺。這臺鋼柜應當說是如今飛云產品的‘鼻祖’了。在這樣的摸爬滾打中,就靠著鋼柜一種產品,廠子當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的目標。”
鋼制產品很多種,當年為何唯獨選擇了鋼柜作為主營產品?據了解,1994年趙明儉在朋友辦公室里見到了一個用了30年的鋼柜,當時他判斷今后這個產品市場需求一定很大,于是就開始研究生產鋼柜。1995年公司年產值從15萬元提升到2000萬元。1998年開始拓展東北三省市場,1999年到2005年持續投入8000多萬元引進80多臺日本阿瑪達數控沖床設備。2006年以后,先后在北京、新疆、浙江建立外阜地區的生產基地,實現全國化、產業化布局。
在鋼制家具市場飛云屬于后來者,如今當年的競爭對手或轉型或消失。對此趙永鵬表示,飛云的一路成長受益于做了正確的事。精準地選擇了產品,投入重金引入先進設備讓飛云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外阜地區建廠降低了物流成本、打破了家具企業難以實現全國化的僵局。
正確地做事
趙永鵬告訴記者,飛云的大會議室幾乎很少用,生產問題在車間內當即開會解決,銷售問題每天下班前碰頭會中解決。碰到問題隨時解決,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執行過程不跑偏,保證大家正確地做事。
確定工作目標后,踏踏實實把每件事兒做對是飛云人的工作習慣。總經理趙明儉滴酒不沾,也很少出去應酬,年過花甲仍然每天要下車間,每天要同銷售部門開“碰頭會”。每天早晨先到車間看看生產情況,中午同工人吃完午飯后,把上午看到或者最近出現的問題跟工廠中層人員一起開碰頭會。下午回到銷售部門,有需要時下班前將一天碰到的銷售問題開“碰頭會”解決。二十幾年,天天如此。
企業做大后,要強調企業文化、市場愿景、品牌營銷等。飛云作為年產值幾億元左右的企業,如此簡約的工作方式在全國家具行業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中并不多見。趙永鵬表示,會議是一種形式,我們注重的是形式背后的結果。市場是檢驗一切形式的唯一標準。簡約高效的溝通方式真的能夠保證大家正確地做事。
有了正確的目標,正確地做事確實很重要。七八十年代開始,中國和韓國都先后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引進外資發展本國汽車工業。中國的方法有3條,第一要賺錢,第二要賺錢,第三要賺錢。韓國的方法也有3條,第一引進的必須是先進技術,第二要轉化成本國知識產權,第三要打造本土品牌。二十幾年過去了,韓國擁有了現代、起亞,并向中國及世界各地輸出汽車品牌與技術。中國的幾大汽車集團職工收入提高了,總經理成了商界名人,而老百姓對國產車嗤之以鼻。站在歷史與現實面前,學會正確地做事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領導,不會把成功、增長、既有市場和對手當成包袱。作為飛云的領軍人物,相信趙明儉“簡化形式直問結果”的思路會帶著飛云繼續前行。(芊菽)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