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為武訓題詞
【人杰地靈】
名人為武訓題詞
■ 劉濤
上個世紀80年代,山東冠縣柳林武訓紀念堂重新建成,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專門題詞一首:“破缽百衲度春秋,心鐵情癡為眾謀。今古完人知多少,何于一丐作苛求?!”老舍夫人、著名畫家胡絜青女士也為武訓撰聯:“贊赤貧興學傳萬代,頌殘羹育才奠千秋。”國學泰斗季羨林先生的題詞為:“千古奇人,高山仰止。”著名學者文懷沙先生的題詞為:“千秋一丐,萬古仁心。”
武訓,清末山東堂邑武莊(今屬冠縣)人,因不識字而屢受雇主盤剝欺凌,深感無文化之苦、無知識之痛,誓愿讓窮苦孩子讀書。他以乞丐之身,靠著乞討攢錢,積數十年之努力,歷經千辛萬苦,先后建成柳林“崇賢義塾”、楊二莊“育英堂”、臨清“御史巷義塾”三處義學,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因此得以有學上、有書讀。武訓生前被清廷御賜黃馬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載入正史的乞丐。武訓行乞興學的精神對后世影響深遠,社會各界名流或撰文贊頌,或題詞紀念,稱贊武訓為“普及教育之先導、私人興學之表率、中國教育事業之楷模”。
維新變法領袖人物梁啟超先生曾專門為武訓撰寫《興學節略》。文中說武訓的義塾“行之數十年,弟子卒業而去者,不可勝數”,而他始終“日以兩錢粗饅終其身”。文中最后總結:“銖積寸累,惟以興學為事。殆所謂奇節瑰行,得天獨厚者歟!”
張學良先生為武訓的題詞為“行兼孔墨”。孔子一生教化眾生,讓人恪守“仁義禮智信”,武訓的行動是對懵懂無知的孩子進行教化,讓他們擺脫愚昧,聰慧起來,以此明了事理;墨子主張“仁愛”,以“興天下之力,除天下之害”,武訓的行動也蘊含了這樣的道理。張學良的題詞是指武訓的行為里兼有孔子和墨子的思想精髓,可謂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題詞為“匹夫而為百世師”。唐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韓愈被貶潮州后,為扭轉潮州生產力落后、土地荒蕪、思想不開化的現狀,開始實施新政,發展生產,傳播文化,實現了政通人和,一時傳為佳話。到了宋朝,蘇軾巡訪潮州,有感于韓愈當時的巨大貢獻,欣然題寫了“匹夫而為百世師”的名句,于右任借該句對武訓的奇行給予了高度評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把武訓精神概括為“三無”“四有”。“三無”:一無錢,二無靠山,三無學校教育。但他所以能辦三個學校,是因為他的“四有”:一有合乎大眾需要的宏愿,二有合乎自己能力的辦法,三有公私分明的廉潔,四有盡其在我堅持到底的決心。陶行知先生還專門賦詩《武訓頌》一首:“朝朝暮暮,快快樂樂。一生到老,四處奔波。為了苦孩,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公無靠背,朋友無多。未受教育,狀元蓋過。當眾跪求,頑石轉舵。不置家產,不娶老婆。為著一件大事來,興學興學興學。”
著名電影劇作家兼導演孫瑜,曾投入大量心血創作拍攝《武訓傳》,并飽含深情地在電影劇本中書寫武訓贊歌:“大哉武訓,至勇至仁。行乞行學,苦操奇行。一囊一缽,仆仆風塵。一磚一瓦,累積成金。街頭賣藝,市上售歌。為牛為馬,舍命舍身。世風何薄,大陸日沉。誰啟我愚?誰濟我貧?大哉武訓,至勇至仁。行乞興學,千古一人。”
(作者單位:山東省冠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