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陳出新 解市場主體“難愁盼”
政采頭條
推陳出新 解市場主體“難愁盼”
——山東省加快打造政采營商環境新高地紀實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優化政采營商環境該怎么做?在山東政采人眼里,要提升營商環境,必須站在市場主體的角度,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解之所困。近年來,山東省政府采購立足市場主體所需,破解諸多難點,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創先工作。
排市場主體之“難” 破除企業平等競爭藩籬
只有打破藩籬,公平競爭才有發展的土壤。通過深入調研,山東省財政廳聚焦企業反饋的三大難點,出臺了多項政策及舉措。包括聚焦“參與難”,全面清理各級各單位設置的供應商備選庫、名錄庫、資格庫等,打破供應商參與“入圍”限制,面向所有市場主體敞開競爭大門。全省共清理“資格入圍”項目1458個,涉及采購金額17.4億元。
聚焦“入駐難”,推行商城入駐承諾制,打破原有網上商城招標選擇供應商形式,實現滿足基本條件的供應商“一地注冊、申請即入、全省參與”。截至8月底,全省已入駐供應商1.18萬家,上架產品891種142萬余個,完成采購額15.89億元。
聚焦“操作難”,推行采購交易電子化,打破供應商異地遠程參與障礙,實現在線發布采購公告、在線提供采購文件、在線提交投標(響應)文件、在線開標評審等,真正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全面提升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便利度。
為保障市場公平,山東省財政廳還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明確42類137項禁止事項,全面清理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規定和行為,將公平競爭原則貫徹到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同時,暢通供應商救濟“快車道”,推行非強制糾紛化解模式。今年1-8月該省財政廳共受理投訴67件,作出行政處理決定43件;受理人民來信26件,有力保障了供應商合法權益。
解市場主體之“愁” 助力企業融資解困
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尤其是中小企業,多面臨融資難、周轉難等“憂愁”。聚焦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山東省財政廳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利用采購合同蘊含的政府信用價值,推行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創新“政府+擔保+信用+銀行”合作模式,依托“山東省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與履約擔保服務平臺”,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財信”聯盟,為中小企業增信;“財擔”聯合,為金融機構分險;“財金”聯手,為實體經濟注資,形成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合力。今年1-8月,全省1145家企業依托政府采購合同實現融資77.3億元,為企業“貸”來“真金白銀”。
此外,為支持企業紓困,在堅決落實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等基本政策基礎上,還創新出臺了取消投標保證金、無爭議10個工作日內簽訂合同、限時付款和預付30%合同款等一系列助力企業發展的地方“自選動作”,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困難。
應市場主體之“盼” 指導各方依法規范參與采購活動
在參與政府采購活動過程中,不了解標準、流程往往會導致供應商參與積極性下降,或項目中斷。針對“指引”之盼,山東省財政廳制定了采購文件示范文本、政府采購供應商質疑投訴指引及參考范本等,幫助供應商規范制作采購文件,避免和減少被廢標情形的同時,引導供應商依法依規質疑、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針對“公開”之盼,在實施采購預算、采購需求、采購文件、采購結果、采購合同、履約驗收“六公開”基礎上,山東省財政廳進一步推行采購意向公開、未中標原因公開,切實將政府采購運行全過程置于“探照燈”下,增強采購透明度。
針對“嚴管”之盼,積極推進政府采購信用體系構建,在全國率先開展對采購人、供應商、代理機構、評審專家的行為信息公開,強化對政府采購失信行為的社會監督和懲戒制約。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