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機關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如期完成
【聚焦正版軟件采購】
本報記者 趙慧
截止到今年10月,135家中央和國家機關已全面按時完成本級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與此同時,地方各級政府也積極開展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通過此次專項行動,政府部門鞏固并全面完成正版化工作,建立起軟件資金預算、采購、使用、國有資產管理的長效機制,使軟件版權保護環境實現一個很大的提升。
整改檢查成效明顯
作為信息化建設的核心,軟件產業是國家優先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2001年以來,國家版權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財政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積極推進政府機關和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嚴厲打擊非法預裝計算機軟件等軟件侵權盜版行為。
2001年我國啟動了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并于2002年、2004年、2005年分別完成了國務院、省、市(地)三級政府軟件正版化工作。為進一步加大軟件正版化推進力度,2010年10月,啟動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對于本單位使用正版軟件的情況進行專項檢查,鞏固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的成果,建立軟件資產管理等一系列長效的工作機制。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各級政府機關都要將正版軟件購置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和國有資產管理,購買的計算機辦公設備必須符合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的要求,更新計算機軟件必須使用正版產品,落實監督責任,開展專項檢查,機關工作人員要帶頭使用正版軟件,并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省、市、縣三級機關軟件正版化的檢查整改工作。
目前,中央國家機關已全面完成檢查整改工作。截至10月,135家中央國家機關按時、保質、全面完成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共采購正版軟件176763套(許可數)、采購金額14091萬元,其中采購國產軟件66511套、采購金額2488萬元,采購國外軟件110252套、采購金額11603萬元。初步建立了軟件資產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軟件正版化工作長效機制。
與此同時,地方各級政府積極推進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北京、上海、新疆、江蘇等部分地區率先完成,共采購軟件65.56萬套(許可數),地方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7月底,上海市以及21個市(地)級政府、82個縣級政府已率先完成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92%的省級機關和88%的市(地)級政府完成了軟件摸查工作,進入采購階段;部分地方政府機關在探索軟件資產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其中,在推進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中,形成了青島“一攬子解決”模式、克拉瑪依“分批推進”模式、淮南“混合采購、低成本推進”模式等好的做法,為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檢查整改工作提供了范例。
進一步加快建立正版化長效機制
近年來,我國政府嚴厲打擊侵權盜版,堅持推進軟件正版化,大大促進了軟件產業的發展。據國家版權局統計,我國軟件登記數量從2000年的500多件,迅速提高到2006年的23000件,2010年突破了80000件。我國軟件產業的產值由2001年的750億元增加至2010年的13000億元,增長了十幾倍。一些地方國產正版軟件的使用率上升到60%,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涌現出金山、卡薩等一大批高水平的民族軟件企業,軟件行業的從業人員由不足30萬人提高到現在超過200多萬人,軟件對社會生活和生產各個領域的滲透和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表示,通過這幾年多方面努力,軟件正版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第一,為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和發展的保障,直接推動了國產軟件的快速健康發展。第二,通過軟件正版化,大大提高了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的信息系統安全、降低侵權法律的風險,激勵企業創新意識,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通過正版化樹立了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提升了軟件產業國際化水平,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推進依法行政、履行國際承諾的決心。
此次,中央國家機關軟件正版化專項檢查和整改工作有力地推進了軟件正版化工作。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指出,專項行動取得了三大成果:一是在全社會開展了一次正版化教育;二是加快了軟件正版化的推進力度;三是建立軟件資產管理制度,形成了政府軟件正版化長效機制。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建立起軟件正版化的長效機制非常重要。長效機制應包括建立起機關(企業)軟件資產管理、軟件配置、使用和處置等環節的具體管理辦法,建立軟件資產分類核算管理和軟件年度自查、報告等工作機制。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鞏固軟件正版化的工作成果。
【評論】推行正版軟件是采購質量的保護神
周喬亮
推行軟件預裝正版化,不但是軟件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的保護神,而且是計算機操作軟件采購(購置)預裝正版化不容小視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5點入手:
一是從具體采購操作者的執行政策(上級文件精神和通知等)力度到位率入手。在采購正版軟件產品時,各級政府采購機構需從高瞻遠矚、產品使用壽命上正確對待正版軟件預裝工作。
二是從樹立供應商的品牌(正版)意識力度入手。
采購機構可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供應商座談會,用生動的事例如奸商、不守信用經商、盜版商等作 為其所付出的沉痛代價,讓供應商知道合法、守信、道德經商的好處以及將給自己帶來的無限商機。
三是從政府采購預裝正版軟件門檻準入條件規范化入手。
在政府采購中,對采購計算機或配置預裝軟件時需規定強制措施,無條件地采購正版預裝軟件,否則不予準入采購軟件門檻。
四是從軟件產品的購前論證和提倡品牌的正版化入手。
在購前應充分利用各種詢價問質渠道,如網上溢價、貨比多家、同行探價、向規模企業咨詢均價、結合市場行價、在品牌質量上獲價、型號區別中比價等,擠掉虛價,夯實真價。在購前相關工作充分做到位的情況下,再從鑒別軟件正版上把好關,讓政府采購正版軟件(計算機軟件配置預裝等)得到有效執行。
五是從加大對使用正版計算機軟件預裝鼓勵支持和打擊非法軟件力度入手。要用制約和處罰相結合等手段鼓勵與支持供應商經營正版軟件,給予入圍采購供給及誠信經營品牌與正版計算機軟件供應商以優惠的待遇,對信譽好、產品貨真價實、一貫堅持經銷正版軟件產品戶在輿論媒體、報刊上宣傳與公示。對盜版和涉及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堅決不予準入政府采購領域或列入采購目錄范圍,并公開曝光及打入不良產品記錄黑名單。
【一點通】如何識別盜版軟件與正版軟件
如今,無論是網絡市場還是實際店鋪,軟件產品琳瑯滿目,很多消費者存在疑問:識別盜版軟件只看防偽標識就可以嗎?包裝好看就是正版軟件嗎?日前,專業軟件服務提供商金智軟件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如何識別盜版偽劣軟件。
一看包裝
據該負責人介紹,正版軟件包裝上明確標有開發商名稱、地址、電話等,除安裝軟光盤外,還包括使用說明書及服務協議。而盜版軟件包裝簡單、粗糙,大多裝在硬紙封中,有的甚至只有裸盤。包裝上圖案印刷質量低劣,視覺粗糙,顏色混雜,甚至有錯別字。盜版軟件往往缺少出版信息,隨附文件往往不全,如缺少原始登記卡、說明書、用戶手冊等資料。
二看版權
“軟件版權相當于戶口或身份證,是軟件所有人在完成軟件設計后,向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登記部門申請依法認證并核發的版權所有證明。公司銷售的正版軟件存在兩種版權所有形式:一是公司自主產品,版權所有者為該公司。二是銷售他人產品,版權所有者是為該公司提供軟件的公司或個人。如果銷售該軟件的公司不能提供以上合法的版權所有證明,該產品就有盜版軟件之嫌。”該負責人如是告訴記者。
三看盤片
“正版光盤表面基本都印有色彩鮮艷、設計講究的圖案,而盜版光盤表面只有幾個字母和數字,或只有單色模糊不清的圖案。正版軟件都有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統一編制的ISBN號,有13位數字代碼,該編號在光盤盤面為數字,在封裝上為條碼。”該負責人年說:“在光盤中央,可以看到激光信息來源識別碼(SID碼),國內所有光盤生產線均有此編號。一般盜版軟件在這里都是空白。盜版軟件光盤的標簽不是絲印的,要么是手寫的,要么是可剝落的。”
四看防偽標志或認證碼
據該負責人介紹,正版軟件應附有使用許可協議,有一些正版軟件還設置了正版產品認證碼查詢,在購買軟件后可及時撥打相關電話進行確認。
五看加密鎖
“盜版者為了節省盜版的成本,不會選用正規生產廠家的加密鎖。他們采用的加密鎖有些是自制的,有些是選用小廠家的三無產品。”所以,該負責人提醒說:“從加密鎖的表面一眼就可看出哪些是正版產品,哪些是盜版產品。如果用戶還是不能分辨,可與就近同行所使用的軟件加密鎖進行對比。盜版者所采用的加密鎖,一是比較簡單,二是經常會出問題,三是壽命比較短。使用中一旦出現問題,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陳昂)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