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各地政采勿唱“獨角戲”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各地政采勿唱“獨角戲”
■ 唐琳
2015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落地,京津冀區域發展目標正式納入重大國家戰略范疇。京津冀區域又被喻為“首都經濟圈”,以北京、天津為核心,并包括河北省內的其他城市,未來有望成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在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7年的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紛紛落地實施,其中,政府采購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避免社會與國家公共利益遭受不必要損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三地經濟交往與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政府采購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這要求財政部門在政府采購環節推進改革,激活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京津冀一體化向更深層次邁進。
三地協同發展中存在的政府采購問題
該區域內,部分地區市場經濟還在“唱配角”。2020年9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城市群中心城市營商環境研究2019》,其中“城市群營商環境分析”顯示,京津冀城市群營商環境綜合評分次于長三角城市群與珠三角城市群,在19個城市群中位列第三名。同年,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第一財經研究院等聯合發布《后疫情時代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評選出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百強榜。北京94.68分位列第二、天津86.71分排名第八,河北省內有石家莊、保定等6個城市上榜,排名在40名之后,且與北京、天津分數相比差距較大。河北省內城市分數過低“拖后腿”的表象背后,是部分政府部門的手伸得過長的問題。以政府采購為例,財政部門監管過度,還未意識到市場經濟的主導性,部分采購主體過于關注眼下利益,在招標文件中設置重重關卡。比如,部分地區財政部門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設置了無法律依據的審批、備案、處罰、收費等事項;采購人和代理機構未能在招標文件編制中體現中小企業扶持、節能環保產品優先強制采購、不發達地區扶持等國家優惠政策;對潛在供應商的企業規模、所處地域、業績金額等實施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雖然北京、天津自身的發展狀況良好,但其對周邊城市營商環境的帶動作用明顯不足,河北地區亟待提升改革創新意識,進一步激發潛在市場活力。
“放管服”改革執行不徹底。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喬寶云認為:“復雜的程序是政府采購面臨的挑戰,也嚴重影響政府采購制度的效果?!闭少彙胺殴芊备母锕ぷ髡谕七M,絕大部分地區積極簡化程序,去除不必要的環節,但在京津冀較多地區還存在著采購環節繁雜,采購效率低下的問題,個別部門還在增設采購環節,加重采購人和代理機構負擔。例如,財政部門對進入本地執業的代理機構增設人員數量限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等備案條件,不符合條件的代理機構被拒之門外,此類現象常發生于縣級區域。另外,有些地方還要求代理機構在政府采購網上傳公告后,將紙質版公告送交財政部門;部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無法律依據的前提下強制要求采購人對超過限額標準項目的招標文件進行論證,導致采購時間延長等。簡政放權,提升采購效率,為采購人和代理機構提供便利、減輕負擔,是政府采購各方需努力的方向。
評審專家抽取區域固定化。目前,京津冀三地分別設有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通過專家管理系統從各自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專家,三地專家庫存在著抽取區域固定化,人才互融互通不暢的問題。比如,河北省某縣抽取專家,出現專家無法滿足抽取需要的情形,最多可以調整擴大抽取區域到省級,若仍無法滿足抽取需要,按照《河北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抽取規則》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可以推薦符合條件的人員,經審核選聘入庫后再隨機抽取使用。或有特殊需要的,經主管預算單位批準,采購人可自行選定相應專業領域的評審專家。推薦入庫或批準后自行選定兩種方式都是可行且實用的,卻也無形中增加了采購環節。
京津冀區域政府采購改革建議
區域協作,共贏發展。京津地區要建立產業轉移引導機制,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政府采購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對河北省剛剛脫貧的地區在政府采購制度上給予扶持。河北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要積極與北京和天津建立產業關聯,跟隨產業鏈同步走向市場,要以提高地區政府采購整體水平和競爭力為核心,積極承接服務類項目產業轉移,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加快實現河北的綠色崛起。京津冀三地應以合作的形式最大化地謀求“1+1>2”的區域合作收益,在關聯項目中可嘗試聯合采購、跨區域采購,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打造寬松的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早在2019年,我國就提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京津冀地區是中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核心區,在新的形勢和機遇下,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讓京津冀地區尤其是河北省的市場經濟不再拖后腿,這需要更加有效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筆者建議,一方面,要重視城市競合機制,強化區域間溝通交流。政府采購市場中阻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問題在于城市間溝通缺少規劃、平臺以及制度對接。未來,應立足城市比較優勢,優化區域分工,避免產業同構導致的“競大于合”狀況發生,同時,推動項目創新要素自由流動以降低采購成本,資源分割交由市場而絕非強者城市主導。
另一方面,要重視提升采購主體的市場經濟意識。加大對采購主體的培訓和抽查力度,嚴格要求采購人和代理機構在招標文件編制環節積極落實國家各項企業扶持政策,不得設置不合理條款排斥潛在供應商。鼓勵采購人將年度內采購意向通過省級以上指定網站專欄公開,便于供應商提前了解采購信息。
信息互聯互通,簡化采購流程。新時期的京津冀地區政府采購的發展,既要公平、公正、公開,又要創新思路,簡化程序。越來越多的地區正積極借助“互聯網+”在政府采購領域的重要作用,將采購環節化繁為簡,使采購過程變得有序、透明。例如,河北省市級財政部門緊隨河北省財政廳的改革步伐,全面推行財政一體化平臺項目辦理,讓采購人不跑路、不排隊、少等待。再比如,2020年起,京津冀各類交易系統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信息系統完成互聯互通,實現了業務協同、交易全程電子化。
未來,京津冀城市間突破“信息封鎖”,串聯“信息孤島”,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將成為必然趨勢。
對此,筆者建議,一是打造跨區域共享“輻射圈”。建立京津冀政府采購跨區域交易協同發展機制,創新開展跨區域聯合采購、商城共建共享、遠程異地評審和商品價格比對,積極推動信息資源共享,從根本上解決信息不對稱、采購效率低以及價格監測難等問題。
二是構建跨行業協作“聯動帶”。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推進電子身份認證跨區域互認通用,系牢政府采購與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公積金等部門的信息紐帶,加強與信用中國、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等政府及行業管理領域的相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逐步實現“一地交易、實時可查”“一地辦理、全國通用”“一地失信、處處受限”,努力營造高效便捷、誠信交易、規范有序的政府采購營商環境。
三地合并專家庫,保證人才流動互補。京津冀三地文化背景存在差異,人才分布并不均衡。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高科技創新型人才聚集中心,是京津冀地區的原始創新人才發展極,吸納了諸多科技創新類型評審專家,而河北由于所處地勢及發展特點,具備一批現代農業、水利專業知識很豐富的評審專家。如今,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暢通無阻,京津冀地區合并評審專家庫已經具備了豐富的人才基礎和便利的交通基礎。2018年7月,河北省財政廳將下設市、區縣的原有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廢止,統一合并為省級評審專家庫,解決了省內許多地區“抽不到專家”的難題。政府采購項目、招投標項目與PPP項目有著采購主體類似、采購程序相近的特點,應當考慮將京津冀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與發改委專家庫、PPP項目專家庫合并使用,以保證城市區域間的人才流動互補,為專業性更強的重大項目評審工作提供便利。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財政局)
小編有話說
當前背景下,各地政府采購加強合作,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不僅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共同發展進步的關鍵。不可否認,實踐中,政府采購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給供應商設置不當資格門檻,忽視結果導向,專家庫資源不能互通共享等。但隨著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此類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一個開放共享的政府采購市場正在向我們招手。
(楊文君)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