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來了 保函是否不“香”了
保險來了 保函是否不“香”了
——關于政府采購履約環節嘗試引入具有社會管理功能的保證保險的探討
■ 本報記者 昝妍
“如果使用保函,我們要繳納18.95萬元的履約保證金,但使用保險僅需要支付2600元工本費。這之間的差額對中小企業來說太重要了。”徐州正通人工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回憶起今年6月首次嘗試以保險形式繳納政府采購履約保證金,表示“真香”。他所說的項目是徐州市泉山區王陵路某辦公室中央空調機房改造項目,也是江蘇省徐州市首個使用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的項目。
據了解,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是為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減輕中小企業負擔,響應國家政策而研發的一款創新型險種。該險種屬于非營利性,且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今年以來,徐州市財政局、鎮江市財政局、丹陽市財政局等多地均開展了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使用試點工作。
當政府采購履約“邂逅”保證保險
履約保險并非新鮮事物,國際貿易、招投標的工程項目中常見其蹤影,但政府采購領域卻“鳳毛麟角”。
據人保財險徐州市分公司重要客戶部副總監李白雪介紹,其所在公司開發的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的投保人為買賣合同關系中的出賣人即供貨方,被保險人為買賣合同關系中的買受人即采購方,主要保障因投保人自身原因,未按照與被保險人簽訂的采購協議履行相關義務(即供貨方在約定的時間交付貨物、交付的貨物符合采購協議的約定、按照采購協議約定提供質量保證期“三包”服務),給被保險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的保期最長不超過一年,費率主要根據企業資質、采購貨物、過往履約情況等來確定,年費率一般在1%-2%之間,可根據合同要求轉化為短期費率。
政府采購供貨履約保證保險具體操作流程為,中標供應商須持有營業執照、公司簡介、供貨業績、近三年財務審計報告、中標通知書、采購合同等材料向保險公司申請投保政府采購供貨履約保證保險。保險公司在接收到供應商所提交的上述材料后對企業資信、履約能力進行風險評估后,企業繳納保險費,保險公司開具保險單。
對于持有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但未能按規定履約的采購項目,采購人可憑招標文件、采購合同、索賠申請書、保險單正本等材料向保險公司進行理賠。
說起政府采購履約與保證保險的結合,不得不提財政部門這位紅娘。作為紅娘之一的鎮江市財政局今年印發了《關于在政府采購領域開展履約保證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以期通過建立履約保證保險機制,減輕政府采購供需雙方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交易成本。鎮江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朱朝陽告訴記者,推行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前,該地中標供應商僅使用支票、匯票等形式提交履約保證金。這種方式占用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流動現金,增加了其參與政府采購資金周轉壓力,履約完成后,中標供應商還須持合同履約驗收單或履約保證金退付申請單等資料辦理退款手續。如此一來,增加了供應商競爭的交易成本。同時,采購人退還履約保證金手續復雜,還牽扯利息計算與返還等問題,增加了采購人的時間成本。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的引入,使得采購供需方獲得便利。截至目前,鎮江市本級共有11個中標項目使用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
另一位“紅娘”也來自江蘇省,是徐州市財政局。近年來,該局不斷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取消采購文件制作費用、投標保證金、質量保證金,降低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直接成本。同時,該局創新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融資方式,引入了政府采購預付款保函、政府采購履約保函、政府采購履約保單等產品,進一步降低供應商間接成本。據徐州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處處長張海介紹,幫助保險機構參與政府采購融資活動,是為了調動不同金融主體積極性,主動參與設計、開發政府采購信用產品,充實政府采購信用工具箱。張海認為,引入具有社會管理功能的履約保證保險,能夠通過市場化手段實施風險管理,改變以往單純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模式,彌補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出現的監管真空地帶和薄弱環節,促進政府管理職能轉變,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與效率。
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香”在哪兒
“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的運用,對中小企業來說,簡直是一份及時的‘大禮包’。”同張義一樣,認定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真香定律”的還有來自江蘇宜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王經理。經常參與政府采購項目的他,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吃”下了采購代理機構的“安利”,首次嘗試使用履約保證保險。原本,其公司中標的鎮江技師學院消防整改工程項目需要繳納12.2萬元履約保證金,而購買履約保證保險的費用僅需1700余元。采訪中,王經理不停地向記者夸贊履約保證保險:“中小企業不比大型企業,在銀行沒有授信額度,申請履約保函的批復授信周期較長,往往還需要向銀行提供與保函額度相等的抵押金,同時再支付一份保函費用,總體成本支出較高,資金占用周期較長,給企業造成大的經濟負擔。而通過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不僅可以節省費用,還能據此有效補充了項目建設所需的流動資金。此外,辦理保險的流程簡單、快速,從申請到簽約不到5個工作日。”
不僅供應商覺得“真香”,連采購人都嘖嘖稱嘆。鎮江技師學院的副院長張永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保險的方式是因為按照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的規定,中標供應商未能按合同規定履約,保險公司會按照政府采購合同履約保證金全額賠付給采購人,至于剩余追償事項,則完全由保險公司負責。而這一規定無疑讓采購人對項目的履約吃了“定心丸”。就連沒有使用過這款保險的采購人代表都躍躍欲試。長春市教育局負責政府采購的工作人員了解到這款保險產品后表示,盡管收取履約保證金并非強制性舉措,但實踐中,多數采購人會向中標供應商收取履約保證金,因為,有助于約束供應商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的行為,督促其誠信履約。而保險的賠付方式,既能督促供應商誠信履約,確保合同有效執行,也最大程度保障了采購人的權益。
保險“上位”保函“遇冷”?
履約保證保險近期在政府采購領域刮來不小的“熱風”,特別是使用過該產品的客戶都為其點贊。那么履約保函是否會就此“失寵”?
張海認為,從目前來看,履約保函“失寵”的可能性不大,選擇政府采購履約保證保險的供應商目前仍占少數。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受思維慣性影響,部分供應商仍習慣使用保函,不想改變,對較為新式的履約保證保險處于觀望狀態。二是當前宣傳仍不到位,采購人和供應商均不了解履約保單產品的優點和辦理流程。他表示,明年起徐州市擬將履約保證保險的選擇功能嵌入到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系統,中標供應商在選擇履約保證金提交方式中可直觀地看到這一選項,方便選擇。
某國有銀行天津分行的趙姓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當前,供應商提交政府采購履約保證金的方式仍以保函形式為主,僅少數地方嘗試使用政府采購合同履約保證保險。政府采購履約保函是銀行作為擔保人,應交易合同中的一方當事人(中標供應商)的請求,開立的以另一方當事人(采購人)為受益人的保函,承諾在申請人未能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時,銀行將支付給受益人一定金額作為賠償。較支票、匯票、擔保公司開具的擔保等形式,多數供應商更愿意選擇將銀行開具的保函作為政府采購履約保證金的提交形式。這是由于,前幾種方式都占用企業的現金流,但保函有利息收入且開戶賬號在其名下。擔保公司開具的擔保需要供應商提供反擔保,程序又較為繁瑣。另外,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其通常在銀行有較強的現金流動能力與授信,在銀行獲取保函的成本相對較低、周期相對較短。通常情況下,大型企業不用提交現金,用信用額度即可獲得履約保函,且信用額度是滾動循環使用的。
對于履約保證保險在政府采購市場刮來的“熱風”,趙姓經理認為,如果說履約保函更受大型企業的青睞,那么履約保證保險更像是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一款產品。履約保證保險的主要受益對象是獲取銀行授信相對較弱、抵押或質押品相對較少、對流動性依賴更強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去銀行申請保函,但又因其在銀行沒有授信,或批復授信周期較長,往往需要向銀行提供與保函額度相等的抵押金,同時再支付一份保函費用,總體成本支出較高,資金占用周期較長。這確實給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負擔,同時也不利于企業經營效率的提升。履約保證保險投保保費相較其他市場主體的費用較為低廉,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同時可以釋放企業繳納的保證金,不占用企業在銀行的授信額度。總體來說,保函和保險各具特色和優勢,政府采購市場多出現一種保證產品,企業就多一種選擇。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保險公司,都希望其產品能助力企業穩定、長遠發展。
保險來了,保函依舊“飄香”。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