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年豬
【記憶】
殺年豬
■ 黃寶鈞
元旦假期,妹妹打來電話,請我去她家吃殺豬菜。我坐上車子,沿著朝七線向妹妹家的方向駛去。以前殺年豬的事,一幕一幕從腦海中浮現。
小時候,家在偏僻的農村。農村人會過日子,唯恐泔水浪費了,一般都會養頭豬,給家里換些零花錢。
每當進入臘月門,母親都會和父親研究殺豬的事。譬如上個集市豬肉價格比較便宜,這個集市豬肉價格該貴了,是不是在集市的前一天把豬殺了。如果決定殺豬了,父親就會去找一個我叫舅老爺的老頭兒,請他來幫忙。
殺豬當天,舅老爺拿著殺豬刀及梃杖,早早就來了。這時,父親在灶臺前燒水,預備給豬煺毛。豬還在圈里做夢,就糊里糊涂地被人綁住,放在了桌子上。母親早已經將一個飯盆放在桌子一旁,用以接住豬血灌血腸用。我呢,除了看熱鬧,就是幫助父親往灶里添些柴禾。
那時候,一般人家過年,買不起多少豬肉。即使是殺豬人家,最多也只能留“一角”豬肉,也就是整個豬身的四分之一。如果能留一半豬肉,那就讓街坊鄰居非常羨慕了。如果留有一整頭豬肉,聽者則會“驚掉下巴”。我家不會留下更多的豬肉,所以,舅老爺會把豬肉分成一條一條的,為的是讓父親拿到集上賣肉換錢。
經過一頓忙活,大家終于坐到一起吃飯了。舅老爺吃著他單獨享有的肥腸,我們心里多少有點兒不理解,好好的豬肉不吃,非得吃那玩意。大家酒足飯飽之后,舅老爺和幫忙的鄰居走了,我則按照母親的吩咐,把殺豬菜和血腸送給左鄰右舍的人們品嘗。
正宗的殺豬菜以酸菜為主,加上豬血脖肉、骨頭和血腸等配菜,香而不膩,地地道道的農村美味。不過,同村老楊家的殺豬菜卻是另一種做法。老楊是一名知識分子,從沈陽來到農村。入鄉隨俗,老楊也養起了豬。在老楊家吃完殺豬菜的鄰居說,老楊家的殺豬菜肉皮是連著的,這道菜上來后,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吃,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只等老楊吃了第一口,大家才動筷子。現在想來,其實就是“扣肘子”。
轉眼間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家養豬毛重從百十斤左右,逐漸增長。那年,我家殺了一頭豬,宰殺前稱重量達到180斤,令全村人瞠目結舌。殺豬的時候,偏巧來自科爾沁草原的表姐夫趕上了。表姐夫幫助母親切酸菜,切完兩棵,母親說好了,別切了,表姐夫依舊切。切完4棵,表姐夫還想切,這次,被母親制止了。原來,在科爾沁草原,殺豬的時候,還是只做一個菜,就是殺豬菜,表姐夫是怕切的酸菜不夠吃。看來,在飲食領域,沈陽領先朝陽,遼寧領先內蒙古。
后來,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們吃豬肉已經不再是一種奢望了。然而,想吃正宗的殺豬菜卻成了一種奢望。原因是,農村養豬的人家越來越少,最主要是小規模養豬不賺錢。養豬專業戶都是大規模地養豬,甚至成立了合作社,所有豬吃的都是飼料。
我還在遐想往事,車子已經停在了妹妹家的門口。這天,妹妹家要殺兩頭豬,一頭已經收拾完畢,另一頭正在求饒。那豬的叫聲,人的動作,環境場面,仿佛又回到了從前。當剛剛出鍋的血腸,遞到手中,吃到嘴里,那也是醉了。
原來殺年豬,人們純粹是為了吃肉。現在吃殺豬菜,就是想找回當年的那種感覺,也許就是為了了卻鄉愁。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縣財政局采購辦)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