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防水材料批采項目在青島落地
【聚焦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試點】
首個防水材料批采項目在青島落地
□ 統一標準,供需直接談判 □ 創新供給保險機制 □ 完善兩級質控機制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青島作為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政策試點城市,在探索綠色建材規模化采購機制方面邁出重要一步。4月7日,國內首次對政府投資工程所需防水材料開展的批量集中采購談判工作在青島圓滿收尾。本次采購的產品將用于青島市13個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建筑面積共計16.89萬平方米。
統一標準 源頭把控
“青島市一直在積極探索便捷、高效、可復制的采購機制,努力通過制度創新降低采購成本。”青島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處長王曉峰如是說,“綠色建筑材料產品多,技術路線更是五花八門,因此,采購人對建筑材料有著千差萬別的需求。當前我們推進的試點項目均為公共建筑,具備公共屬性,可以也應當設定一些基本的規則和規范。”
確定標準絕非易事。建筑項目環節很多,從哪兒下手最有效果?考慮到批量集中采購的本質是向規模要效益,青島最終決定從項目源頭即設計環節開始把控,統一標準要求,對試點項目同類設計內容的設計規范、施工工藝、建材需求標準等進行規范統一,提升所需建材的采購規模。“因為這樣才能將采購標的由很多種合并為較少的幾種,每一種的量才能提升,這是滿足批量集中采購的先決條件。”王曉峰告訴記者。
方向明確,任務細化。首先,由設計單位的專家確定公共建筑防水工程的通用做法初稿;其次,邀請試點項目的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進行座談,征求意見;最后,向綠色建材試點工作各相關單位廣泛征求意見。最終,2厚非固化橡膠瀝青防水涂料(涂布率2.5kg/m2)、3厚自粘型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II型,SBS彈性體)等5類產品入圍。
供需直接談判 有效砍價
標準有了,下一步便是篩選供應商。滿足標準是必要條件,但還不夠充分。
“前期,我們走訪調研了10多家總承包單位,請采購人及總承包單位根據使用感受,直接投票推薦3個防水材料品牌。我們對投票結果進行排序,并參考近幾年的中國房地產業協會TOP10榜單,最終確定了11家供應商。”王曉峰介紹說。
為縮短交易鏈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本次批量集中采購直接邀請生產企業參加,通過承諾采購規模、設置優惠賬期、提供金融支持等方式,激勵供應商報出更加優惠的價格。
記者了解到,因疫情原因,此次批量集中采購采用線上談判方式,邀請了7家國內防水材料行業相關龍頭生產企業參加。經過5輪激烈談判,最終確定世紀洪雨(德州)科技有限公司為成交供應商,成交總價為233.93萬元,資金節約率達到39%。
加強監管 保質保量
試點要取得實效,必須盡可能把問題窮盡,讓矛盾盡顯,真正起到壓力測試作用。“絕不能因為試點,而耽誤了工期,影響了質量。”王曉峰如是說。
確定成交供應商,簽訂履約合同不代表萬事大吉。企業可能因經營管理狀況改變、生產能力不足、產品交付質量不達標等各種問題,導致無法按時交貨。考慮到這些可能性,青島創新提出“1+2”供應商供給保險機制,即在成交供應商之外確定兩名候選供應商,并承諾以成交供應商的報價履行“替補”合同,確保政府投資項目如期完成。
“為了保質保量,我們還完善了兩級質控機制。”王曉峰介紹說,在具體項目采購合同履約中,采購人、總承包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必須邀請未成交供應商共同對成交供應商交付的貨物進行檢驗;在履約期內,監管部門對成交供應商交付的貨物實施至少兩次的隨機抽檢,以確保政府投資項目工程質量。
據介紹,下一步,青島市將以此次談判為契機,積極探索推進其他綠色建材批量集采工作,為國家試點工作總結出可復制、可推廣的青島經驗。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