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漁事
【鄉情鄉韻】
鄉村漁事
■ 徐之標
過了母親節,就該是父親節了,心里就想著回家陪陪他們。
父親今年80,年輕時是村里的“賬房先生”。老家是個大村子,足有400多戶人家、1000多人。那時,鄉里偶爾會下來些柴油化肥等計劃券,僧多粥少,許多人都盯著。農人們過慣了苦日子,對于布券糖票,都有著盼望。有時村民們年頭就要與父親提前打好招呼,父親便認真地記錄在小本子里。記得有一年,村里來了三四個上海知青,也來家里打聽布票的事。她們穿得比莊里女娃俏生得多,白白凈凈的姑娘,哪干過什么農活,到了田里,看見螞蟥或者水蛇,嚇得尖叫著就朝田埂上跑。
我那時還是孩子,卻早已經膽大妄為,敢下到田間溝渠摸魚掏蟹了。
記得還捉過一只大甲魚,母親三下五除二,不一會兒,大鍋里就燉好一大盆噴香的甲魚湯,這在缺吃少葷苦哈哈的日子里,差不多是大餐盛宴了。嘗到了野味的甜頭,我漸漸地練就了一身好水性,在村東頭開闊的大河里,扎猛子,潛水摸魚,有時也拾得河蚌、大田螺,好歹也是一頓美食。碰到下過雷暴雨,河里的黑魚浮頭,我跟在村里的捕魚高手后面,撐一條小木船,劃到很少去過的草蕩邊,用一種圓柱形竹編籃罩,瞅準了機會猛地下網,常常逮住大大小小好動不安分的黑魚、草魚。幾個回合下來,我也學會了一些小技巧,那就是眼疾手快,不能總挪窩換地兒,要耐著性子瞪大眼睛盯死。這可是一門技術活。有時,我也喜歡看老農扳罾,吱吱呀呀地,一網提離了水,各種大小不一的魚在網中歡快地蹦跳,還有掙扎著想藏在水草窠里的無助的大魚。那里有我最快樂的童年。
后來,也看過有鄉人電魚,那是我最不齒的。至于現在那些垂釣高手,我倒是給以一份尊重。姐夫原來在農行工作,今年3月正式退休。他早早地籌劃好了退休生活,那就是到高郵湖邊釣魚,我是經常享受到他的湖鮮美味的。他釣的大都是些個頭不大的草魚,雖然小了些,但是數量可觀,一次就有十多條,正好熬湯,絕對的野生草魚湯,透鮮。每天凌晨,他就騎著電動車,趕十多公里的長途,或者與漁友一起到湖西遠郊,釣上半天。他的裝備配置算是中等,除了魚竿、魚鉤、魚餌、魚漂、魚桶、工兵鏟,還要帶一個小凳、一頂大口徑遮陽傘或雨傘。喝茶抽煙自然是少不了的。據他說抽煙量的大小和魚口是成反比的,魚口越好,抽煙越少,要是碰上狂口,他可能一天都點不了幾支,因為沒時間啊。如果天天是狂拉爆護的節奏,也許煙都能戒了。
平生最喜吃魚,以后或許也會釣魚,享受垂釣樂趣,但眼下恐怕只能在烹飪上解饞,尤其喜歡媽媽用土灶大鍋做出來的剛提出水的魚。記得有一年冬天,從村東頭的大河捕撈了一條足有20斤的大青魚,魚身主段被腌制風干,準備過年之用,剩下的魚頭、魚皮、魚泡泡、魚子被媽媽一股腦兒放入大鍋,這是她的拿手菜“燴魚雜”。柴火在鍋塘里熊熊燃燒,魚雜在加入油鹽醬醋后在鍋中翻著大小湯泡。小火過后,悶一會兒,但見媽媽打開木質鍋蓋,用銅鏟角麻利地舀了一丁點湯汁,放在嘴中嘗一下咸淡,一撮蔥花天女散花般灑落魚面,起鍋,放入青花瓷盆。魚香和笑聲頓時在煙火氤氳中彌漫飄蕩。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