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雙向壓力” 讓汽車行業重回正軌
破解“雙向壓力” 讓汽車行業重回正軌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帶隊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汽車產業鏈情況。他透露,針對汽車產業當前面臨的供給受阻、需求轉弱“雙向壓力”,工信部將繼續推動復工復產,同時研究擴大消費的相關政策。
觸底反彈的動能正在集聚
4月以來,國內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經歷考驗,部分企業一度停工停產,物流運輸受到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4月,國內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為近十年以來同期月度新低。新能源汽車雖然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增長態勢,但增長勢頭有所放緩。
要穩住汽車產業發展,最關鍵的就是穩生產、穩產業鏈。
5月20日,辛國斌帶隊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在會議現場視頻連線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祥龍博瑞汽車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了解一線生產銷售情況,調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復工復產推進工作,聽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關于產業經濟運行情況和政策建議的匯報。
記者獲悉,為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于今年4月11日正式上線了“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幫助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及時反饋和解決實際困難問題。通過該平臺,工信部建立起部省(市)協同聯動機制,加快推動物流運輸和復工復產。多個省份抓住關鍵環節,暢通生產循環。如,江蘇設立汽車產業鏈協調保供工作組,重點監測紅燈(庫存小于3天)、黃燈(庫存小于7天)供應商;安徽加強產業鏈跨省協調,幫助江淮、蔚來、奇瑞等重點企業協調解決40余家上游供應商跨省運輸困難等問題……
“目前平臺已累計推動解決相關問題4000多批次。”辛國斌介紹說,“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車產業復工復產取得階段性成效,汽車產銷逐漸恢復向好,觸底反彈的動能正在集聚。”
據工信部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上汽集團、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自復工以來,累計分別實現整車下線2.1萬輛和2.6萬輛。上海市已有120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5月1日至15日,全國乘用車零售48.3萬輛,降幅較上月同期收窄。
穩生產促消費雙向發力
辛國斌強調,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當前面臨供給受阻、需求轉弱的“雙向壓力”,必須堅持“需求拉動先行、供需雙側發力”,盡快扭轉下滑態勢,為穩住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他表示,工信部正抓緊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舉措,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促進汽車消費加速回升,以需求拉動供給。“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有含金量的促消費政策,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他說。
另一方面,工信部還將全力穩定生產,繼續發揮暢通協調平臺、央地聯動機制作用,持續完善“白名單”制度,推進汽車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加強汽車芯片保供和大宗原材料穩價工作,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
“我國既是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國,產業體系完整、市場需求多元,汽車產業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辛國斌說,下一步,工信部還將補齊汽車芯片等短板,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