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飄香
【記憶】
又是一年粽飄香
■ 王科軍
又到一年端午節。
關于粽子的起源,我讀過幾本書,但最樂意接受的還是把它和愛國詩人屈原聯系在一起。讀《天問》,吟《離騷》,更為敬仰一個偉大的靈魂。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故鄉村北有一個大坑塘,坑塘周圍有一大片茂密的蘆葦。四五月間,大片大片的葦葉猶如綠色的綢帶,經風一吹,葦葉向遠處緩緩鋪開,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端午節前幾天,村里人便提著籃子鉆進蘆葦叢中采葦葉。約摸半個小時,一籃子葦葉就采回來了。
葦葉采回來后,還要用水煮一會兒,撈出,葦葉就變成了粽葉。
母親包了幾十年的粽子,多大的粽葉,包多少米,一上手,心里便有數。在我的眼里,母親是個包粽子的高手:只見她信手拿起一張粽葉,左手握緊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舀些糯米和湯料放在里面,讓粽葉把糯米裹緊,再兩手捏緊粽葉,用麻繩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上幾圈,系好,割斷麻繩,一個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母親包出的粽子棱角分明,外形別致,粒米不漏。
煮粽子也很有講究。水煮開后宜用小火,免得粽子膨脹太快,麻線繃斷,變成米粥。煮兩個小時后宜用文火,讓餡料湯汁慢慢融入米中,滋味全出。
粽子有很多種,有肉餡的、豆沙餡的、紅棗餡的、紅糖餡的、綠豆餡的、純白米粽。我的老家最有特色的粽子就是純白米粽,散發著粽葉的清香。
端午節這一天,也是兒孫們端著熱騰騰的粽子孝敬長輩的日子。全家人一起吃粽子,邊吃邊聊天。
在鄉下,在老家,鄉親們用包粽子這種樸素的方式紀念屈原,為兒女們的健康成長祈福。作為一種傳統食品,粽子已經超越了它本身的意義,有著一種特殊的象征。
我已過了知天命之年,去過很多地方,各地的粽子也嘗過幾種,仍然忘不了兒時的那種誘人的粽香,忘不了母親包的粽子。
(作者單位:河南省扶溝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