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門想心思
【隨筆】
在城門想心思
■ 文猛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心思,一個村莊有一個村莊的心思,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心思。
在鄉村,我們有心思的時候,總會坐在家門口,望望小路,望望天空,讓直戳戳的心思在小路上、在天空下轉幾個彎彎,然后回來。
在城市,我們有心思的時候,該去哪里?高樓中的家門不是想心思的地方,樓梯、門鏡、街道,總是擋著我們的心思,我們該給自己找一道怎樣的門想我們的心思?
城門?城市的門在哪里?這是一個很考古的問題。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詩人們進城,城門并不是詩人們必須叩開的地方——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陳子昴的《登幽州臺歌》,是他走進北京的心思。多少人走進大都市,“獨愴然而涕下”是大家集體的心思。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洛陽的笛聲給了李白春夜的心思和油然而生的思鄉之情。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西安讓杜牧想得太遠。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場雨,一條江,山城重慶讓李商隱的心思濕漉漉的。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夜泊揚州楓橋,張繼的心思是抵達?是愁眠?夜半鐘聲響起,注定了張繼的不眠之夜……
如今,走入一座城市,如果非要給它找一方門,那么車站是城門,碼頭是城門,機場是城門,網絡上的城市門戶網站是城門,那是我們最先抵達或者駐足的地方。
城市還有兩道門也是我們讓心思流淌的地方——
一是電影院的大屏幕,二是電視機和電腦上的小屏幕,那里講述著鋪天蓋地的故事,傳達著鋪天蓋地的心思,有我們身邊的城市,也有遠方的城市。在屏幕上,我們看別人的戲別人的心思,走出屏幕,我們看自己的戲自己的心思,也許有觀眾,也許一個觀眾也沒有。
在鄉下建一個家,家門是挖空心思要選定的地方,是最早豎起的地方,那叫立門戶,家門的方向是家人的方向。
誰能說出誰是最早的城里人?也許是一家人立了一道門建起一座房子,也許是幾家人約定好立了幾道門建起幾方院子。后來,又來了很多人建了很多房子,城市就這樣慢慢長大。
住在一座城市久了,像一棵樹,根扎進了城市,我們必然會想城市的前世今生。我們的城門在哪里,我們的城門朝哪里開。找到祖先們叩開過的城市大門遺址,撫摸那些斑駁的城墻、厚厚的青苔,總有一縷風從遠古吹來,里面有祖先們叩擊門環的聲音,心里格外溫暖,格外踏實。
城市的心思如同剝洋蔥,一片一片地剝,剝到最后,總會有一片讓你流淚。城市的心思如同廣場上漫步,喧鬧中的孤獨,激情中的落寞,熟悉中的陌生。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把我們的心思唱成一首歌,風會幫我們傳達。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