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 公開 電子化 服務 監管
盤點與回顧
責任 公開 電子化 服務 監管
——2022年全國各地政府采購優化營商環境“關鍵詞”
■ 本報記者 張炎
縱觀2022年,營商環境仍然是熱詞。特別是在2022年兩會期間,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兩會代表的議案提案,紛紛聚焦營商環境建設問題。2022年6月在《財政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464號建議的答復》中明確,將圍繞兩法協調統一,加快推進政府采購法的修訂工作,努力實現政府采購一個領域一套規則,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2022年政府采購優化營商環境一直在路上。
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
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的關鍵環節,采購人是政府采購的源頭,在實際工作中如果采購人對主體責任認識不到位,可能會出現采購文件編制不詳細、支付不及時等問題。2022年不少地區都在著力調動采購人參與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積極性。
河南省平頂山市財政局成立了優化營商環境政府采購領域工作專班,對標省內外一流營商環境,深刻剖析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整改臺賬,一項一項狠抓落實,先后出臺了15項規章制度,規范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及評審專家行為,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
廣西桂平市財政局加強采購內控制度建設,印發了《桂平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加強政府采購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的通知》,要求各預算單位建立本單位的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制度,合理設置采購崗位,建立采購專管隊伍,配備采購專管人員,并對采購專管機構人員權限和責任主體職責等方面進行明確,為壓實采購人的主體責任奠定基礎。
江蘇省揚州市財政局為落實采購人主體責任,建立了項目評審后重要事項告知制度。在政府采購項目評審結束后,采購代理機構可以向采購人發放《告知函》,告知其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主體責任的相關事項和時間要求,采購人評審代表需配合在《告知函登記表》上簽字確認。采購代理機構在告知中標(成交)結果或發放中標(成交)通知書時,提醒供應商嚴格執行合同約定,在項目滿足款項支付條件后按合同約定金額開具發票,在項目滿足驗收條件后及時向采購人發出驗收申請,供應商若發現采購人拒絕執行相關規定的,可以向各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反饋。
推進信息公開
財政部發布的《關于促進政府采購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通知》要求,落實進一步提升政府采購透明度,推進采購意向公開。2022年地方財政部門積極響應,紛紛立足實際出臺有力措施,強力推進,成效顯著。
湖北省恩施市在提高政府采購結果公開效率方面明確了兩個時間期限:一是在電商平臺上進行的協議供貨、定點服務方式實施的小額零星采購,采購人應當自成交之日起1個工作日內,在湖北省政府采購網“項目公告管理—協議定點結果公告管理”版塊發布成交公告;二是小額零星采購外的政府采購項目,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機密的以外,采購人應當自合同簽訂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在湖北省政府采購網進行合同公告。
山東省德州市則另辟蹊徑,以“清單+圖解”為載體,多渠道提升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水平。德州市財政局以省財政廳統一制定的政府采購參與主體的信息公開指標體系為依托,利用政府采購信息化系統積極開展信息記錄、匯總和公開工作。針對敏感度、關注度都比較高的投訴處理工作,該市制作公布了《投訴處理操作流程圖》等手冊,指導供應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還制作發布了《德州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圖解》等政策解讀手冊,講解政府采購最新政策,明確組織實施方法步驟,指導政府采購各方實際操作。
此外,深圳市、四川省瀘州市、江蘇省無錫市也在加強信息公開上不斷發力。其中,深圳市推行政府采購信息無死角公示,要求對評審結果、供應商投標(響應)文件實現全公開;瀘州市財政局按照 “誰發布、誰負責”的原則,要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開展政府采購活動時,在采購文件中要明確質疑和投訴的渠道與方式。
強化電子化建設
近年來,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已經成為深化政府采購改革的關鍵。2022年全國各地按照相關要求,穩步推進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將“互聯網+政府采購”不斷落實落細。
2022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財政局認真落實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數字化建設要求,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從耕“云”種“數”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鄂爾多斯市財政局利用覆蓋全區的政府采購項目電子化交易系統“一張網”和全流程電子化優勢,實現了遠程開標和“不見面”開標,支持全區供應商在線完成政府采購項目應標、提交響應文件、免費獲取采購文件;依托該區范圍內全面應用統一的項目采購業務和電子賣場電子交易平臺,實現了供應商“一地征集、全域共享”。
深圳市財政局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市區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化平臺,近年來,深圳市財政局緊跟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上線了深圳政府采購智慧平臺;北京市財政局則從大局出發,統籌規劃,全面考慮,不斷深化“互聯網+政府采購”,除了持續優化全市統一的“1+1+2”政府采購一體化信息平臺體系,還在不斷探索京津冀采購協同發展的系統互聯模式。
不同于其他地區的“一張網”建設,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已經享受到了省財政廳建立起的統一平臺體系的“紅利”。依托云南省已完成的“兩張網”——政府采購管理信息系統全省和政府采購電子賣場,昆明市實現了與全省129個縣(市、區)的電子賣場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今后,昆明市將乘著該省正在建設的“第三張網”的東風,將政府采購流程從線下搬至線上,最終實現采購文件電子化、投標開標遠程化、專家評審異地化。
深化服務
服務市場主體是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的關鍵一環,2022年,全國不少地區在此方面貢獻了不少地方“樣本”。
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多地推行“政采貸”業務。四川省瀘州市財政局持續宣傳推廣“政采貸”政策,建立采購人、中標(成交)供應商、合作銀行之間溝通協調機制,為采購人在采購文件編制等環節放貸審批提供便利,縮短資金審核下達時限,助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湖北省仙桃市財政局搭建政府采購融資平臺,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平臺依法開展融資。同時,甘當“店小二”,聯姻牽紅線,仙桃市財政局會同市人民銀行,聯合全市10家商業銀行開展了“政采貸”融資業務;廣西桂平市財政局積極推行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搭建銀企對接平臺,通過將“政采貸”融資政策嵌入采購文件等方式使惠企政策直達企業。
此外,還有部分地區通過細化促企發展措施等方式服務市場主體。浙江省舟山市財政局完善政府采購支持節能環保、中小企業發展實施政策,加強正面和負面清單式管理,通過優先采購、首購、優先審批、預留份額等方式,促進支持政策落細落實;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走訪服務企業,嚴格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一對一”聯系服務企業制度,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解難題。
舉辦培訓,“手把手教學”。江蘇省無錫市財政局深化服務,精準實施訂單式培訓。無錫市財政局分析梳理供應商端、代理機構端的痛點與難點,有的放矢組織專題培訓。浙江省溫州市財政局搭建評審專家培訓云平臺,對全市評審專家進行能力培訓,推動政府采購專家更“專”。
加強監管
針對營商環境,2022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
2022年全國不少地區都建立了常態化監督檢查工作機制。
河北省石家莊市財政局加強政府采購關鍵環節、重要節點的動態監控,嚴格防范監管風險;組織開展政府采購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促進采購人、代理機構提升誠信守法意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加大行政處罰和行政監督工作力度,依法處理違法違規行為。江蘇省揚州市財政局成立了政府采購項目檢查工作小組,根據采購人報送的自查表和代理機構的項目回訪記錄,按季定期對政府采購項目進行檢查。對采購人存在違反優化營商環境規定拒不糾正或拒絕配合代理機構回訪的,相關部門將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并將有關情況納入年度部門績效考核。
江蘇省無錫市財政局則采用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的監管模式。在日常監管中通過采購文件備案制、信息發布管理,規范全市采購文件編制行為,督促采購人在采購文件中落實扶持中小企業、優化保證金管理、加快資金支付等各項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在專項檢查中,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進行檢查評估,對于檢查中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存在的問題依法及時糾正。
此外,還有一些地區依托“互聯網+政府采購”將監管由“人來治”轉換到“數管控”。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使用的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云平臺的監督預警子系統將政府采購各項法規、政策的具體要求,轉化為監管部門對采購人、代理機構、評審專家和供應商的行為約束,通過在采購預算、采購公告、采購計劃、履約驗收等7個業務環節設置的68條預警規則,對各類采購主體的采購行為按“紅色、橙色、黃色”三個預警級別實施自動預警、“閃燈”管理,及時防范化解風險。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