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商戶等來春天的暖意
新春走基層
農貿市場商戶等來春天的暖意
■ 見習記者 丁境炫
春節臨近,位于京城西南地區的岳各莊批發市場人來人往,熱鬧非常。
“原來一天能賣200來斤,現在一天能賣400多斤!”在山藥攤位上,商戶孟云正麻利地將成捆的山藥用黃色網兜分裝成小袋,整齊地碼在店門口。孟云40多歲,個頭不高,頭腦靈活,手腳利索,來詢價的客人絡繹不絕,她像只陀螺一樣里里外外轉個不停,買賣間隙,她對記者說,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救活”了她的山藥攤。
岳各莊批發市場是北京十大農貿市場之一,市場主要經營批發生意,依靠飯店訂單,這里商戶一天的忙碌從凌晨1點30分就開始了,這也是北京各大飯店來進貨的時間點。孟云對記者說,去年北京的餐飲業不景氣,食材進貨量減少,市場里的商戶日子過的比較難,“一年虧了十多萬”。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她的山藥攤生意明顯好轉,售貨量翻了一番,營業時間也因為客流量增加而隨之延長。“以前早上八九點鐘就關門,現在我能賣到下午三四點。”她高興地說。
同樣的景象也出現在岳各莊批發市場的其他攤位上。在海鮮廳,賣野生大黃魚的商戶辛師傅已在這里經營了17年。他把鋪面租在了海鮮廳最靠近門口的黃金位置,鋪面桌上碼放著一箱箱冰凍野生大黃魚、帶魚等海產品。“前幾個月根本沒有人來,現在終于有人了!”提起這些天的生意,辛師傅對記者說,雖然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他的生意恢復到往年水平還需要一個過程,但已經比前幾個月好了許多。
記者走在岳各莊批發市場里,明顯感受到旺盛的人氣和煙火氣。市場內停車場空位難尋,進貨和卸貨的貨車來往不絕,拖著小推車的散客進出于各大賣場。寒冬臘月,天是冷的,但市場的生意卻很紅火。
批發市場的商戶和下游餐飲店是處在同一條供應鏈上休戚與共的商業共同體。岳各莊批發市場的商戶生意好轉,直接得益于下游餐飲業生意回暖、食材需求量增多。
距離岳各莊批發市場車程僅有5分鐘的今天假日海鮮城,就是岳各莊批發市場的進貨商之一。記者傍晚走進這家餐廳,正值飯點時分,大廳和走廊里隨處可以看到走動的客人。
“截至大年三十,我們餐廳的所有包間都訂滿了,上座率100%,甚至有的時候客人訂不到座位。”店長何梅對記者說,餐廳去年因為客流量太少而關門停業了兩個月,虧損嚴重。好在近期餐廳的客人明顯增加,“之前我們平均每天營業額1.5萬元,現在一天能賣到3萬多,比以前翻了一倍。”
談到餐廳近期生意好轉的原因,何梅認為,過年疊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是兩大主要因素,“今年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了,年夜飯大家還是想出來吃,所以今年年夜飯的預訂量比以往兩年都要多一些。”
何梅對記者介紹,餐廳主要經營海鮮和其他融合菜品,每天凌晨兩三點鐘,餐廳的采購人員就會去岳各莊批發市場采購當日新鮮食材。這些天,隨著生意的好轉,餐廳對食材的需求量也大為增加,“隨著客人的增多,我們對蔬菜、肉類、海鮮類和一次性消耗品的需求量都會增加,現在相比以前,我們的采購量多了3成左右。”她說。
記者注意到,餐廳門口擺放著數十個儲存食材的玻璃柜,里面存放著大量鮮活的螃蟹、扇貝、甲魚等食材等候客人挑選。
經歷了為期3年的餐飲業寒冬,何梅管理的這家餐飲店終于迎來春天的暖意。在這一行從業20余年,何梅對餐飲行業的發展脈搏有本能的洞察與感知,當被記者問及對明年餐廳生意的預期時,她表示很有信心,“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的,咱們干工作必須得有信心,明年的生意會越來越好!”她說。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