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方兩會中的綠色風向
2023年地方兩會中的綠色風向
■ 本報記者 王國龍
2023年,全國各省區市兩會陸續閉幕。今年,“綠色”“低碳”仍然是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熱詞。各省區市兩會不僅回顧了綠色低碳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亮點,多地省級的政協會議更是新增了“環境資源界”或“資源環境界”的界別設置,匯聚更多專業人才對推動“雙碳”目標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和經濟綠色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地方政府也為下一步綠色高質量發展定下了產業轉型發展方向和量化指標。
新設“環境資源界”匯聚人才力量
今年,北京、浙江、江蘇、安徽、寧夏等多地省份的政協會議在界別設置上有了一個新變化——增設了“環境資源界”或“資源環境界”,這是地方兩會最搶眼的一抹“綠”。
事實上,地方省份增設“環境資源界”或“資源環境界”與頂層設計有很大關系。今年年初,最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顯示,與此前相比,十四屆全國政協新增了“環境資源界”這一界別。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共2172人,其中新設立的環境資源界別共有85人,是政協34個界別中人數較多的一個。
2019年,中共中央《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優化界別設置,增強界別代表性,更好反映各界各方面愿望訴求”。據了解,十三屆全國政協一直致力于推動設立環境資源界別相關工作,如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2020年工作綜述中就表示,“積極推進增設資源環境界別的后續工作”。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協陸續增設了環境資源界別。截至目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協增設了“環境資源界”或“資源環境界”。關于這一調整,山東省政協委員李振函在該省政協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環境資源界別的成立正當其時、意義重大。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轉變,設立“環境資源界”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符合國情民意。“以前,好多有著環境、資源、能源專業或行業背景的委員,分散在不同的界別中,難以發揮出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環境資源界別的成立使履職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
據了解,這抹“綠”誕生后正在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從增設“環境資源界”的地方兩會來看,“環境資源界”的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關注點往往都在綠色發展、節能降碳、農村污水處理等方面,專業而務實。增設“環境資源界”拓寬了言路,增強了生態、資源等在地方兩會上的“發言權”,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更多有力支撐,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隨著增設“環境資源界”,政協委員中會匯集更多的相關專家學者,將成為推動地方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過去的五年,我國綠色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例如,北京穩步推進碳減排,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8.3%,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
河北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40.6%,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提高42.1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從33%提高到35.6%,塞罕壩林場榮獲聯合國“土地生命獎”。
山東省主要環境指標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地表水國考斷面歷史性消除Ⅴ類及以下水體,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
這些成就也為地方下一步更加深入地進行綠色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
多省市設定低碳綠色發展的量化指標
過去五年,我國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想要保持當前來之不易的成果,就必須繼續堅持深入進行綠色產業轉型發展。記者梳理發現,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多省市設定了低碳綠色發展的量化指標。
天津提出,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2023年,將加快工業園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低碳(零碳)試點示范建設。加大建筑節能推廣力度,新增地熱供熱能力900萬平方米,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6%。
山西提出未來5年的目標:能源革命成效明顯,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95%左右,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4%。到2030年基本完成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按照上述目標要求,強化“雙碳”牽引,加快建設美麗山西。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河北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單位GDP能耗下降22%,綠色轉型取得新進展。今后5年,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立足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定位,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今后5年,浙江將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保供穩價,加快打造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先行省,推進電源、電網、儲能、天然氣管網等現代能源基礎設施重大項目87個,完成能源領域投資6000億元以上,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3%。
內蒙古計劃在未來5年將把傳統燃煤電廠轉為新型綠色智慧電廠,提高煤炭彈性產能和應急保供能力,加大油氣資源勘探和增儲上產力度,推動非煤礦產資源綠色安全有序開發,全力推動新能源加快開發和全產業鏈建設,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加快大型風光基地和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等場景項目建設,力爭并網裝機2500萬千瓦以上。
安徽提出,在未來5年,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新型能源體系加快規劃建設,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8%以上,2022年,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投入運行,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47萬千瓦。
地方兩會是各地經濟工作的重要風向標,今年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再次說明,如何持續加碼低碳園區建設、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或將成為未來幾年各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考題。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