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代表委員有話說
觀點集錦
鄉村振興代表委員有話說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陜西省林業科學院院長昝林森: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土特產類型繁雜多樣,但仍存在內涵界定不清晰、數量不清楚、認定不規范、產業化法律法規不健全、生產體系和標準不健全、市場準入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如何健康持續推動土特產發展,發揮土特產作用,是當前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國需要加強對土特產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為科學評判和界定土特產、持續健康推動土特產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同時,應制定土特產產品清單,完善土特產生產標準體系,創新土特產市場準入機制。此外,還應加強土特產品牌體系建設。具體而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圍繞土特產,塑造中國農業的全球名片;強化品牌意識,構建品牌文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業品牌科技含量;創新品牌建設機制,構建品牌共享模式;強化產品、文化的挖掘,加強宣傳,形成內外一致的宣傳聲音,打造土特產專屬宣傳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趙曉燕:在各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城郊大倉基地,有助于切實保障消費品流通。我建議,我國應該制定國家級城郊大倉基地發展規劃,統籌全國性、做強區域性,充分實現互聯互通;細化明確城郊大倉基地的類型和功能以及建設標準,明確城郊大倉基地納入國家應急體系的準入門檻;創新城郊大倉基地“平急轉換”的運行機制,加強信息預警;加大科技及政策支撐力度,提高城郊大倉基地鮮活農產品流通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中國電信基層員工葉紅義: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集團勞動模范、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安徽省勞動模范,這些年來,我與山石為伍,和清泉相伴,用信息化讓大山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針對信息化賦能鄉村振興,我有兩點建議。一是依托信息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我的家鄉是全國聞名的“徽廚之鄉”“徽菜之鄉”,我希望依托信息化,進一步把家鄉的好資源推介出去。近年來,隨著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不少村民在“互聯網+旅游民宿”、農產品線上銷售等方面都嘗到了甜頭。依托信息化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是一種趨勢,通過信息化科技手段,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伏嶺鎮,吸引大家來旅游。二是以信息化手段、數字化手段等助力基層治理。我認為,老百姓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在基層治理中應該更多地使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例如,加大農村視頻監控的投入,織密監控的網絡。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建設了平安監控系統,但是農村地廣人稀,監控覆蓋還不是很足,希望相關部門統籌安排,通過平安鄉村的監控網絡與村民的天翼看家相互結合,加大覆蓋密度,更好地保護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還可以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治理的效率。比如在防溺水方面,農村很多地方河道長、水塘多,靠人力防不勝防,可以利用智慧監控,實現大屏實時監控和有人靠近河堤時自動識別和語音報警、給工作人員手機發送短信,在最短的時間內防止危險發生。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山西省委會副主委、山西科技學院院長梁麗萍: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對此,我建議,第一,發揮鄉村文化的經濟價值,賦能鄉村經濟發展,建設“宜業”鄉村。以鄉村文化繁榮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根本在于充分認識和挖掘鄉村文化的經濟價值。應圍繞鄉村文化原生“底色”、厚重“基色”和時代“特色”,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第二,發揮鄉村文化的生態價值,賦能鄉村可持續發展,建設“宜居”鄉村。以鄉村文化引導鄉村生態建設,根本在于深刻理解和廣泛利用鄉村文化的生態價值。應圍繞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理念,保護鄉村本色和傳統文化,建設宜人宜居的特色鄉村。第三,發揮鄉村文化的治理價值,賦能鄉村“善治”體系,建設“和美”鄉村。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寶豐集團董事長黨彥寶:目前國家已出臺“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文件,其中特別提出,要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持續規模化開發條件的地區,重點在西北地區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友好、經濟優越、體現國家戰略和國家意志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我認為,這將為推動西部大開發、鄉村全面振興、落實國家“雙碳”目標注入強勁動能。我建議,通過相關政策賦能新能源發展,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國家層面可以出臺支持西北地區利用“沙戈荒”土地發展新能源的政策,支持發展“上方光伏發電、下方種植林草”的立體化、復合型新能源項目,這不僅能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還可利用光伏板遮光、擋風的作用,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促進生態修復和現代農牧業發展。同時,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將極大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并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致富。構建能源開發、生態保護、產業富民多位一體發展新格局,能夠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在我看來,東西部協調發展將有助于持續拓寬綠電輸送“大通道”。我建議,繼續加力建設西電東送等跨省區重點輸電通道,提升輸電通道中新能源電量占比,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規模,推動東西部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進一步優化地區產業結構,帶動社會穩定就業,助力西部經濟跨越騰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文字/張明柳)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