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薛志龍:
加強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
本報訊 記者楊文君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支撐了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的提升。但各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黃旗灘村黨支部書記薛志龍就針對旱作高標準農田提出了建議。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既是全國耕地保有量過億畝的4個省區之一,也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5個糧食凈調出省區之一,全區耕地面積17200萬畝,其中,旱地面積11600萬畝,占比67.6%;水澆地面積5600萬畝,占比32.4%。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在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方面風勁潮涌,全面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決擔負起保障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989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9%,支撐了全區三分之二以上的糧食產能。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內蒙古自治區旱地面積約占全區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全面加強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薛志龍在其建議中指出,一方面,內蒙古多數地區屬于丘陵山區,降雨量少,耕作層薄,地塊面積分散;另一方面,內蒙古以前建設的高標準農田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不能發揮原有的作用,需政府出臺政策提質改造,推動高標準農田向數字化農業方向發展。
針對這兩方面問題,薛志龍建議:
解決好水的問題。修筑梯田,蓄住天上水,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大口井、集雨窖、截伏流等小型水利工程,保苗保墑,確保災年穩產、平年保產、豐年高產;
解決好肥的問題。要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板結,提升耕地地力等級,建議由以前的施肥1年改為施肥3—5年;
解決好路的問題。修筑機耕路,提高機械化工作水平,降低投入成本,增加土地收入。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