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核心能力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編者按:中國經濟向上向好的發展浪潮中,有一股力量持續發揮著“穩定器”“加速器”的作用,那就是茁壯成長的數字經濟。今年,數字經濟第六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力度再次加大,路徑愈加清晰。全國兩會上,數字經濟也同樣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未來,數字經濟還需不斷求變立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跑出加速度。
增強核心能力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今年全國兩會,數字經濟是當之無愧的熱詞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經表決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首場“部長通道”上,未來科技、5G應用和6G研發等新基建相關內容被“點名”;
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數字產業化、數據價值化、數字化治理等話題積極建言獻策,為數字經濟這趟高速列車的飛躍發展加力提速。
數實融合要走深走實
近年來,數字經濟領跑作用不斷顯現,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支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增長16.2%,高于同期GDP增速3.4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到39.8%。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認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先機的核心要素,對我國而言也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ChatGPT橫空出世,點燃了人們對于人工智能時代數字經濟新的想象?!比珖f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認為,面對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到來,各國均在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順應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的歷史潮流,抓住歷史機遇,是在百年變局之中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贏得大國競爭的戰略性要求。
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已成普遍共識,那么,如何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其重要引擎是什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眱蓵陂g,多位代表委員也認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苗偉認為,以5G、AI、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帶動通信、IT、互聯網、軟件這些數字產業加速跨界融合,并且向工業制造、交通能源等傳統產業深入滲透,是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提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要加速數實融合,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實體經濟各領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賦能,提升生產力。
數實融合大舞臺上,工業領域首當其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余曉暉認為,應持續加大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臺、安全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力度,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制造業各環節應用,并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統籌支持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云杰也持有同樣觀點。他認為:“工業互聯網既是數字產業化新的增長點,又是產業數字化新的基礎設施,已成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實體經濟躍升的加速器?!彼ㄗh,以數據高水平應用促進新型工業化高價值創造,加速數實融合,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方向已明確,不少代表委員開始思考與探索數實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余曉暉認為,為確保數字經濟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強技術、產業和設施支撐能力,加快在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落地應用方案探索,加強跨部門、跨系統協同推進力度。
民革中央專職副主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江蘇省委會主委陳星鶯建議,探索建立制造業行業體系性整體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以設立行業標準、控制風險、降低成本和建立數據資產為主導,搭建制造業數據流、數據鏈、數據網,有序帶動整個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全面數字化轉型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旅游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韓謙則表示,應優化頂層設計,理順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機制;充分發揮國家層面規劃的引領作用、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政策保障體系的引導支撐作用,支持和指導各地完善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
數據要素價值尚待挖掘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數字經濟時代要實現融合發展,首先要解決數據要素流通的問題。多位代表委員認為,目前我國數據流通存在很多壁壘和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我國已發展成為數據大國,具有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但我國還不是數據強國,在數據要素底層科技方面優勢并不明顯,部分技術還受制于人?!啊奈濉陂g,我國要從數據大國邁向數據強國,應在數據要素底層科技上加大投入,加快數據要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張連起說。
兩會期間,呼吁數據開放、共享的聲音眾多。
“我們要反思,為什么ChatGPT沒有在我國誕生?”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副總經理賀晗告訴記者,從技術角度看,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數據+算法+算力”,ChatGPT就是用海量的數據和海量的算力對算法模型進行長期重投入的訓練升級,來系統性地提升基礎技術能力,看似很“基礎”,但在這背后,需要一個完善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來支撐?!霸谶@方面,我們有三處短板:公共數據開放太少,產業數據共享太弱;開源體系建設仍處在起步階段,基礎薄弱;企業端智能算力成本高。”賀晗說。
為進一步高質量推動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讓公眾真正共享數據紅利,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力建議,強化公共數據統籌管理,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應加強公共數據管理組織構建,并將整體運營目標及責任落實到各具體部門。建立與省直機構、市縣(區)之間的管理協同機制,推動建立數據聯管聯治機制。健全公共數據管理基礎制度,形成國家標準保基礎、行業標準強支撐、團標企標促發展的治理框架。完善公共數據第三方授權運營,選擇具有足夠維護數據安全能力的社會第三方參與,支持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公共數據的授權運營與安全管理。
賀晗建議,鼓勵市場主體探索和完善數據定價體系,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數據要素的流通交易,對于數據要素在流通、交易、應用等環節產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在守住法律底線的前提下,建立彈性包容、鼓勵創新的治理機制與市場環境。
海量的數據開放、共享,將對數據治理工作帶來極大挑戰。余曉暉建議,在多層級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探索數據產權,推動數據分類分級,完善授權機制,強化確權基礎。
在創新公共數據管理模式方面,陳力建議積極探索利用安全多方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深度融合應用;在社會民生重點行業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過程中,注重總結經驗并形成可復制推廣方案。
此外,還有多位代表委員提出創建貴州、大灣區、京津冀等數字經濟創新區的建議,以通過產業應用試點牽引數據科技創新。他們認為,建設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區,可先從公共數據開放利用等應用場景切入,為數據技術應用提供更多試點場景。此外,還可以通過完善關鍵數據技術的行業測評和安全認證機制,對監管合規要求尚存模糊的新技術應用制定創新容錯沙箱,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參與產業應用試點。
數字治理體系亟需完善
細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將數字經濟擺在更突出位置的同時,也在強調“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這和組建國家數據局底層邏輯基本是一致的——沒有數據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越是深入,就越需要筑牢安全底座、強化風險防控。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法治的支撐?!比珖舜蟠?,天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天任說:“數字經濟是全新的產業業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正面臨嚴峻的法律挑戰。如,過度收集或泄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的案件頻繁發生;數據亂象嚴重,數據產權歸屬不明,導致數據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數據信息泄露事件頻繁發生,加大了網絡信息安全監管難度。”
鞏富文分析說:“從世界范圍內看,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具有更新快、迭代升級迅速等特點,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技術、倫理和價值等多重沖擊,亟需司法制度的保駕護航?!?/p>
構建服務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司法保障制度,已是勢在必行。鞏富文認為,在構思數字經濟司法保障制度時,要把握好確立以數字正義規制數字經濟的司法價值觀、促進數字經濟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調發展、筑牢服務數字經濟發展與安全的司法屏障這三個原則。
張天任則建議盡快啟動立法程序,制定數字經濟促進法,形成以數字經濟促進法為核心,以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電子商務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為支撐,部門規章和地方條例為補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立法體系。
此外,余曉暉認為,當前全球數字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正處在關鍵窗口期,并呈現出新特點:一是數字技術發展推動治理議題快速演變,二是多方主體協調成為數字治理重要模式,三是數字治理話語權更加集中。“我國擁有較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和數字技術應用優勢,初步形成了以《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為代表的數字治理基本主張,還需進一步加大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工作力度?!庇鄷詴熣劦?。他建議,強化我國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工作統籌,加強與各方在網絡數據安全、數據跨境流動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治理規則交流磋商,更大力度推動產業界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工作,加強數字治理人才培養儲備。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