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
【記憶】
外公
■ 王瑞
今年2月,外公離開了我們,這是我33年的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親人離世的難過和不舍。
上世紀50年代,十幾歲的外公入伍參加了抗美援朝,村子里一起去了好幾個年輕的小伙子。但外公當了“伙頭軍”,沒有親自上戰場,這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退役后,外公回到村里,和外婆結婚,并陸續生下了5個子女,我媽排行老二。外公外婆很能干,門前屋后種滿了果樹、茶葉和莊稼,還養了牛、羊、雞等好多家禽牲畜。好像地里能種的、院子里能養的,他們一樣都不放過。真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養活了一大家子。
外公還自學了編竹筐、編掃帚的手藝。我們竹山縣,遍山都是毛竹,用來編筐子簍子再結實不過了。老家的泥巴地,用鐵掃帚掃最合適。這些東西除了自家用,還可以拿出去賣錢貼補家用。印象中,真是沒有外公不會的手藝。
我是1990年出生的,我們家離外公家很近,我總愛過去玩。那個時候的農村,大多數家里都缺衣少食,但是外公家總有各種好吃的、好玩的。院子里的杏子、棗子、柿子、山楂、梨,還有每次從山上帶回來的刺泡、野桃子、梅子、洋桃(又叫獼猴桃),外公總是能隨著季節的變化,滿足我們小孩貪吃的欲望。我小時候玩的秋千、跳繩、彈弓,也都是外公在山上尋的材料親手做的。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因為外公的辛勤勞作,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
小時候,我們一群晚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在晚飯后,坐在稻場里,聽外公講他在部隊的日子,講他對毛主席的崇拜、對戰友們的感情。我們都跟聽稀罕一樣追著外公問東問西。外公很健談,心胸尤其開闊。
外公家位于我們鄉的中間地段,上山下山的親戚、鄉親們,在經過幾個小時的跋涉后,總會到家里討口茶喝。自家種的茶葉,喝多少都不嫌多。碰上天氣不好,或者天黑了,他們在外公家吃飯的次數也不少。外公常說的話就是,上門即是客,不吃飯至少得喝杯茶再走。
我爺爺早逝,爸媽結婚的時候,我爸家里一貧如洗。外公和外婆沒有嫌棄我爸,反而用他們的辛勤付出幫助爸媽撫育我們長大。
外公的5個子女,順利長大成家的只有3個。我未見過面的小姨,在幾歲時不小心誤食了有毒的果子,去世了。小舅舅,在20多歲的時候患肝病,去世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外公經歷了兩次。我為人父母后,才似乎能感受到那種無法言語的喪子之痛。
其實,外公的身體早已不好,好在有外婆的悉心照顧。幾十年的相互扶持,只要他一個眼神,外婆就知道他想要什么。
我每次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外公和外婆。這個習慣保留到結婚有了孩子以后。后來每次看到外公,他都是獨自坐著輪椅,抽著旱煙。這時外公已不怎么愛說話,但是總微笑著,特別慈祥。
大家都說,外公是個大好人。外公走后,外婆把他的黨徽、退役證和入黨50年的紀念章拿出來擺在靈堂。我看到了一個老黨員,窮其一生追逐黨性的光輝模樣。
他飽受磨難的一生,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和強大,感受了黨對農村、對退役軍人的好政策。他養育了我們十幾個晚輩,幫助了無數的父老鄉親。他勤勞、堅強、樂觀、友善的一生將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