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研究機構呼吁重新制定采購政策
【國際動態】
歐盟研究機構呼吁重新制定采購政策
本報訊 近日,一家歐盟研究機構發布報告,呼吁重新制定采購政策,提高采購的目標水平,以量化和衡量氣候影響,確保綠色公共采購(Green Public Procurement,以下簡稱GPP)政策在歐盟及其成員國層面上保持一致。
報告指出,公共采購約占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的14%(約2萬億歐元),并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5%,然而其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特別是GPP有待加強。如今,歐盟大部分GPP政策是自愿的,只有少數涉及特定部分的采購才會要求強制執行。雖然一些部門(如建筑、運輸行業)對歐盟關于公共采購的指令(第2014/24/EU號指令)中的自愿原則進行了一定指導與補充,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是增加了綠色假標簽和可疑碳足跡等“洗綠”行為的風險。而“洗綠”行為在歐盟十分猖獗。數據顯示,2020年,歐盟對150項產品的綠色標簽進行了測評,其中53%的產品提供了具有模糊性、欺騙性,甚至毫無根據的信息。
因此,報告提出,歐盟應將公共采購從一個純粹的法律合規問題轉變為歐盟在綠色轉型過程中的一個戰略工具。
據悉,歐盟已經展開了一系列行動。例如,2020年發布的《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the New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指出,歐盟委員會將提出最低強制性GPP標準,盡管其尚未說明如何做以及何時做。2022年重新制定的《建筑產品條例》(the Construction Products Regulation)提出,為建筑材料制定強制性GPP標準的主題。2023年修訂的《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條例》(the 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產品,旨在減少對其全生命周期的負面影響,同時也涉及了強制性的GPP標準。《凈零工業法》(the Net Zero Industry Act)是對潛在GPP政策的最新補充,解決了授予合同或排名投標的可持續性標準。
此外,報告還強調,GPP可能在建筑行業里的潛力最大,應重視并重新制定相關采購政策。據了解,該行業所涉及的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約占歐盟最終能源使用量的36%,占全球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9%。而隱含碳是指與建筑材料和產品的生產、運輸和安裝相關的碳排放。其中的水泥(混凝土中的關鍵成分)至關重要,主要是因為水泥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每年生產40億噸,僅水泥一項就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而公共采購占混凝土采購的40%至60%,占建筑業收入的20%至30%。因此,GPP標準(如要求低碳水泥或混凝土)可以顯著減少產品本身或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