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鄉的長勢
【美麗家園】
桔鄉的長勢
■ 文猛
落地生根,向上生長,生生不息,這是桔鄉最動人的長勢。
在漫長的長江時光格上,一看到漫山遍野的紅桔樹林,大家就知道素有“長江咽喉”之稱的巴陽峽到了,太龍古鎮到了。
紅桔樹是太龍古鎮的封面。
太龍人有著四千多年種植紅桔的歷史,古紅桔在太龍大地上落地生根。紅桔與太龍人民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超越了農業種植和自然生長,成為太龍人最信賴的“莊稼”。
有民謠為證:“大禹治水苦,巨仞斧鑿痕。神女賜紅桔,獎賞太龍人。”
紅桔古稱“丹桔”,“大紅袍”是皇家給太龍紅桔的賜名。紅桔在書面語中寫作紅橘,但是在我們三峽,大家總是寫作紅桔,大家更看重木字旁后面的那個吉,圖一個語言上的吉祥。太龍土地上有古鹽道、古茶道,還有古桔道,那是一條把貢品“大紅袍”紅桔運到京城的“閬中桔道”。太龍土地上種植紅桔樹2萬畝,誰也數不清該有多少棵紅桔樹,百年以上樹齡的紅桔古樹就有1000多株,太龍被稱為“中國紅桔第一鎮”,名副其實。
仰望古紅桔樹藍色的古樹名木保護牌,它的編號前六位數字和太龍人身份證號前六位數字一樣。
樹是我們的親人,我們都是大地上長高的樹。
高峽平湖,水漲村高,太龍人有了另外一個令人熱淚盈眶的名字:三峽移民。人要走,樹也要走,落地生根是這片土地上最大的詞語。俗語說,人挪活,樹挪死。這句話在太龍被完全顛覆。
一天天上漲的江水淹沒了家園、桔園。家園、桔園就近后靠,從江邊肥沃的平壩搬上高坡,高坡上長出了炊煙,高坡上長出了桔園。人不辜負大地,大地就不會辜負人。
2017年,太龍人在大旗村對古老的紅桔提質改良,引進晚熟柑橘國際專利品種“探戈”,這是古紅桔的升華。太龍人對待每一棵桔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根據地域陽光的不同,選擇給桔樹施什么肥、怎樣打枝。他們給桔樹喂紅糖粥是照料桔樹最走心最奢侈也最有效的辦法。太龍人家家都有一口大鍋,不是為煮飯,而是為紅桔熬紅糖粥,紅糖粥喂養出的桔樹,桔子特別紅特別甜。
走進今天的太龍,四月桔花盛開。大江之畔,白茫茫一片,一江白,一坡白,一山白,空氣中飄蕩著濃郁的桔香。
從金秋時節到陽春三月,紅桔熟了,三峽盡展平湖紅。桔樹上掛滿通紅通紅的桔子,那是秋冬點亮的“小桔燈”。一江紅,一坡紅,一山紅。果農用背簍把桔樹上的紅桔裝進去,擺滿桔園中的桔道,就像一條條紅彤彤的小河在桔林流淌,那是太龍最紅最飽滿的季節。
樹落地生根,人落地生根,工廠也落地生根。
古老的土地上長出了用紅桔作原料的紅桔深加工廠,紅桔酒、桔汁飲料、紅桔香精香皂唇膏、桔餅、桔皮,從紅桔中鳳凰涅槃,成為古老土地上長出的全新的“莊稼”。
走進小桔燈寧波書屋,這是太陽溪上岸的漁民利用當年長江航道處的房子改造成的江邊民宿,冰心老人的《小桔燈》意向再現于村莊大江邊。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