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會特刊】互信讓政采市場凝聚力量
【主持人】
《中國政府采購報》副總編輯范春榮
《中國政府采購報》IT周刊副主編 陳 昂
【對話嘉賓】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 任新輝
總后軍需物資油料部物資采購管理局副局長 佟勝海
山東省省級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主任 王 沛
遼寧省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 許 敏
陜西省財政廳采購資產處處長 薛亞省
北京市政府采購中心主任 高曉東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政府采購推進辦公室秘書長 岳宗文
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 徐 舟
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 秦志龍
商務部中關村電子信息產品指數中心主任 郭 旭
天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文 江
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張海明
珠海格之格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郭云峰
北京奔圖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 王 鈞
聯想集團中國區大客戶業務筆記本資深營銷經理 王 磊
同方電腦商用系統公司總經理 張 偉
本報記者 戎素梅 陳昂
《中國政府采購報》:2011年,政府采購IT類產品市場風起云涌,采購部門委托第三方機構監測價格、批量集中采購模式誕生并形成標準化采購、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悄然進入政采領域。這些事件的背后,有兩大主題始終縈繞著政府采購IT類產品市場,即價格監管與新技術及產品應用。IT分論壇將圍繞這兩大主題展開討論,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一同把握政府采購IT類產品市場跳動的脈絡。
市場平均價“一言難盡”
《中國政府采購報》:前段時間,國務院法制辦頒布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政府集中采購貨物和服務的價格應低于同類貨物和服務的市場平均價格。但到底什么是市場平均價?似乎說不清、道不明。
不妨做一個現場調查,請問在座的各位嘉賓,認為政府采購IT類產品特別是計算機和打印機,其價格是適中、偏高還是偏低呢?(現場舉手示意)
請問山東省省級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主任王沛,您為何認為價格適中?
王沛:我只能代表山東省認為價格比較客觀,主要是競爭機制在采購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作用。在參與政府采購時,企業應本著負責任的理性態度。價格是由品牌生產商掌控,希望廠商約束好自己的經銷商。
《中國政府采購報》: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徐舟老師,您怎么看?
徐舟:我認為,目前由于沒有價格標準,因此無法衡量采購價是否低于市場平均價。在建立市場平均價方面可借鑒工程行業的做法,為了做工程預算,市場材料有信息價,類似于IT類單品市場平均價的概念。
《中國政府采購報》:短暫的現場采訪不難發現,市場平均價使人迷惑不已。《中國政府采購報》從2008年就開始關注價格問題,并將中關村電子信息產品指數成功引入到政府采購市場中。下面請商務部中關村電子信息產品指數中心主任郭旭為我們揭開價格謎團。
郭旭:參會之前,我們對全國8個省市的800多款協議供貨產品做了價格檢測,發現政府采購價比中關村電子信息產品指數(以下簡稱“中電指數”)暢銷價平均高10.8%。從產品類型上看,便攜式計算機與中電指數暢銷價相比偏離20.49%,臺式機偏離9.2%,激光打印機偏離3.9%,多功能一體機偏離6.02%,U盤偏離11.5%,移動硬盤是24%。為何有的品類的偏離度較高,而有的品類的偏離度較低呢?調查中發現,一是大量產品的政府采購價低于中電指數暢銷價。二是部分產品的價格偏離度較高,甚至有些政府采購特供產品出現停產現象。
《中國政府采購報》:據我了解,總后軍需物資油料部物資采購管理局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把中電指數運用到軍隊采購中,該局是如何運用指數的呢?
佟勝海:2010年,我們把中電指數引入到軍隊采購中。中電指數是IT產品的風向標,因為這一價格指數不僅可以作為軍隊IT產品采購價格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而且對預算價格和小額協議采購的成交價格具有參考價值。在軍隊協議采購中,以中電指數的上升價作為評標價的最高上限,并規定不得采購中電指數明確標明已停產的產品。
《中國政府采購報》:這種引入第三方機構監控價格的方式,到底能不能被業界采信呢?
任新輝:對協議供貨的價格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協議供貨盡管對后期管理做了很多規定,但執行力度不大,有的入圍企業未按投標文件所承諾的及時調整產品的市場價,導致某些產品的政府采購價高于市場平均價。既存在入圍供應商的后期履約問題,又有采購人的處理和應對問題。從采購執行機構上講,后期監管應及時跟進。
高曉東:政府采購本身是市場行為,自然存在市場風險。媒體應配合監管部門多做正面報道,同時加大對違規的廠商和采購人行為進行曝光,以抑制違規行為的發生。由于產品更新換代快,所以價格問題比較突出。最終,我們把中電指數引入到政府采購中。但當我們引入該指數后,問題隨之而來,一是廠家把政府采購專供機型或產品從市場上撤柜。二是經銷商誠信問題成為價格監管的最大難題。既要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又要讓企業有利潤,這就要找到平衡點,其實質是誠信和自律。
許敏:政府采購的協議供貨最高限價是購買時的價格最高上限,而不是政府采購的實際價格。如果這一過程沒有經過議價或競價,應該說協議供貨的后期管理存有問題。受政府管理理念影響,政府部門在購買產品時,對售后服務的要求不同于普通購買者,要求較高。對于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社會輿論,應實事求是地分析。畢竟不同的產品,交易形式不同、用途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政府采購只有通過有效競爭,才能形成合理的購買價格。
《中國政府采購報》:下面請企業代表與我們分享心得。
郭云峰:一般情況下,對普通IT產品如電腦、打印機而言,只選對的、不買貴的,就不會出現很大問題。只選對的是指在性能相當的情況下,購買國產品牌產品不太會有風險。不選貴的是指在比較各大品牌后,發現某家報價比別人高很多,或許包含特殊功能,但不要去選購,風險就會減小。而應選擇成熟合理的型號,除考慮性能外,還要考慮后期使用成本。
王鈞:整個IT行業有種趨勢。大宗產品采購和零售產品的價格逐漸趨同,政府購買幾千臺或幾萬臺機器的價格,很可能與市場零售價持平。因為廠家把市場定義成大客戶(包括政府采購的客戶)、中小企業和家庭零散類客戶。以前打印機行業國外品牌占壟斷地位,現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品牌奔圖投入到市場競爭中,帶動了市場價格的整體下降。
張海明:我們可以做幾個調查,一是價格是否合理,二是服務是否到位,三是產品是否好用。廠商可以解決什么問題、用戶想得到什么價值,是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因此把整個產品所顯示的表面成本和隱性成本相融合才是最終成本。
張偉:在公平透明、競爭充分的機制下,最終形成的價格應該是合理的。不能僅以價格高低評估政府采購工作。我們更需要分析采購模式是否合理。只要有約束機制,讓所有供應商公平競爭,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參與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的廠商大多本著誠信、負責的態度,有合理的性價比、規范的采購流程和嚴格的后續監管。價格競爭使廠商參與投標時必須考慮企業利益,如果企業沒有合理的利潤,就很難生存,無法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為用戶服務。
新終端市場“錢景”在哪兒?
《中國政府采購報》:下半場的討論將從新終端展開。在會場里有一些新終端,比如有用平板電腦攝影的。在普通消費電子市場使用的新終端,如果加以改進,也可被行業所用。首先我想請教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政府采購推進辦公室秘書長岳宗文,在日常產品節能認證過程中,您認為哪些技術和產品能被政府采購市場所用呢?
岳宗文:在國家標準和國際通用準則上,關于節能產品是有標準定義。首先,節能產品應是經濟上合理、技術可行的產品,而不是試驗室產品。其次,生產批量較大,技術成熟,質量可靠。社會對價格的普遍認識就是成本價格,但實際價格組成包括制造、營銷、研發的成本和服務價格,還有市場策略等因素。而政府作為一類用戶有自身需求,比如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要求,政府對于售后服務的要求會帶來價格增加。市場經濟不是計劃經濟,價格的變化和策略永遠是市場經濟的主題,市場競爭會體現在價格上,對新技術產品更是如此。
《中國政府采購報》:政府猶如一塊試驗田,不斷推進企業技術創新。下面請企業談談對新技術產品應用的看法。
文江:目前政府采購主要是被動執行,對市場有一定引導作用,但是欠缺對新技術和產品的引導。如軍隊、教育,公安等行業都有特殊需要,這就要求政府采購平臺要將行業和企業聯系起來,使企業更了解用戶需求。技術更新可能會對整個采購價格產生影響。這是IT高科技產品的生命周期所決定的。而產品的生命期和商品的生命期并不一樣,產品周期中包含有設計開發、器件采購、安規測試、生產組裝、設備維護、人工和管理等成本,而商品周期中包含物流倉儲、市場推廣、廣告宣傳、售前后服務、備件維修等,通常商品周期要長于產品周期,因而其價格會增加。
王磊:以移動政務為例,全新終端可極大提升效率、節約資源,能改善服務型政府的形象。而在消息交互上,政府部門用戶對移動產品的需求都不同于普通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針對政府的服務開發新產品,而這一定是依據政府的實際政務和數據處理需要所開發的終端。
《中國政府采購報》:下面請政府嘉賓分享一下心得。
薛亞省:2010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啟動電子化采購,我們通過與用友合作共同開發了軟件平臺。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搞計算機的不懂政府采購程序,我們溝通困難,設計的軟件太專業。我認為,先進的軟件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應簡單、易操作。
秦志龍:政府應使用成熟可靠的東西,尤其是在IT領域。IT技術發展很快,新概念層出不窮,由政府引領IT行業的發展,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在IT行業中,計算機第一定律是摩爾定律,即每18個月其性能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1倍。市場平均價很難確定,而且存在地域差異。比如,購買某臺打印機設備,大家都花了一萬元,可是耗材和紙張的成本不一樣,不具備可比性,很難說最終哪個價格更便宜。關鍵既要使價格合理,又要保證企業有合理利潤。
《中國政府采購報》:感謝各位嘉賓用公開互信的心態討論話題。廠商與政府要建立誠信機制,廠商與經銷商要建立契約精神。互信會讓政府采購市場凝聚力量。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