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科考探研長江源區水循環
江源科考探研長江源區水循環
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日來到長江南源,對布曲流域的凍土、植被、地形地貌等方面進行考察,為將要增添的生態水文觀測設備選址,加強長江源區水循環觀測和研究。
長江源區是氣候變化的敏感響應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冰川退縮、雪線上升、凍土消融、湖泊擴張和徑流增加,長江源區水循環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必須加強長江源區水循環的觀測和研究。我們原來設在這里的觀測網絡,主要探究長江源‘水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將要安裝的新設備,則回答‘坡面如何調節水的來去’。”科考隊員、長江科學院水資源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洪曉峰說。
無人值守觀測系統解答長江源區“水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布曲一個支流的源頭——冬克瑪底冰川高聳于長江源區。海拔5000多米的冰川腳下,無人值守氣象站、積雪特性分析系統,定時傳輸溫度、濕度、輻射、降水等數據;冰川前緣變化觀測系統,全面記錄冰川前緣狀態……
洪曉峰等科考隊員對架設在這里的冰川、凍土、積雪、河川徑流等自動觀測設備進行了巡檢,所有設備工作正常。
自2016年起,長江科學院在這里相繼添置了“長江源區冰川凍土氣象水文與水化學監測設備”“長江源區融雪徑流野外觀測設備”“高原湖泊水量平衡自動觀測系統”等,構建了長江源區典型流域水循環無人值守觀測系統,形成了包括冰川、凍土、積雪等關鍵水文要素的水循環多過程監測網絡。
洪曉峰告訴記者,這套無人值守觀測系統聚焦冰川消融、凍土凍融、融雪徑流、湖泊水量平衡等長江源區關鍵水循環過程,通過18套自動觀測站組建覆蓋典型流域的氣象水文地面觀測站網,實現冰川、積雪、凍土、氣象、水文等5大類40多項指標的自動觀測與數據傳輸管理,試圖通過長期觀測與數據積累,回答長江源區“水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長江源區氣象水文觀測亟待加強
“實現長期無人值守觀測,有效提高觀測頻次,延長觀測時間范圍,提高觀測效率,降低野外觀測人員作業風險,對長江源區無人值守觀測進行探索,為開展高原寒區及江河源區水循環研究提供有效的數據和資料。”洪曉峰說。
記者了解到,隨著科技進步和新技術應用,長江源區監測正逐步由人工觀測轉向自動監測,監測對象由單一氣象水文要素向水循環多過程全要素轉變,參與監測的科研單位逐漸增多,監測內容日益豐富。但是,相較于其他地區,長江源區水文氣象監測仍然缺乏,監測成果仍然有限。
“長江源區冰川凍土廣布,河湖沼澤眾多,且海拔跨度大、水循環要素時空特征差異大,現有水循環監測站點難以滿足水資源研究和流域水資源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加強長江源區氣象水文觀測,掌握水資源演變規律,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建設和長江大保護提供有力支撐。”長江科學院總工程師徐平說。
專家指出,長江源區水循環及其伴生過程研究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需進一步有效增設觀測站點,構建長江源高寒水循環觀測站網和數據平臺,加強科學研究與合作。
新增設備旨在揭示“坡面如何調節水的來去”
“我們本次科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布曲流域凍土與植被分布、地形地貌、交通狀況進行考察,結合已有站點和設備,為新補充的生態水文觀測設備進行現場選址,使自動觀測站點布局更加優化。”洪曉峰說。
在前往冬克瑪底冰川途中,洪曉峰告訴記者,新設備選址考量,除了與已有設備形成呼應、服務于流域整體監測之外,主要考慮所觀測的植被(草甸)和凍土變化要有代表性,同時兼顧交通可達性與易于維護性。
綜合考量,新設備主體部分將安裝在布曲東支上游。
據了解,這套名為“江源寒區地表土壤—植被—大氣連續體水熱耦合觀測系統”將在年內安裝。通過增設水通量、熱通量和植被生長過程等觀測設備,了解水分、熱量在土壤、植被和大氣之間的傳輸變化及其對產匯流的影響,從而揭示“坡面如何調節水的來去”,推進長江源區水循環的觀測和研究。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