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濃抹總相宜”
“淡妝濃抹總相宜”
——2023年上半年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策盤點綜述
■ 本報記者 張炎
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和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fā)展,對于助力實現我國“雙碳”目標,意義非凡。
近幾年,財政部在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舉措:2020年10月,財政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聯合發(fā)文,在南京、杭州等6個城市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應用;在這項工作試點了一年多以后,財政部再次發(fā)布相關文件,決定自2022年11月起,將試點城市從6個擴大為48個;2023年3月,《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項目實施指南》。
從6個試點城市到48個,再到納入政采支持綠色建材政策的項目有了具體遵循,政府采購政策在支持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的道路上逐步走深走實。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如今已在全國有序推進,2023年時間已過大半,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各地上半年的開展情況。
需求標準體系擴容持續(xù)加碼
今年3月,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召開,財政部等三部門共推政采支持綠色建材政策擴圍。會議明確,下一步要建立貫徹執(zhí)行需求標準的保障機制,研究完善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的需求標準體系。
事實上,2022年出臺的《關于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已經提出各地可結合本地區(qū)特點和實際需求,提出優(yōu)化完善《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以下簡稱《需求標準》)有關內容的建議,包括調整《需求標準》中已包含的建材產品指標要求,增加未包含的建材產品需求標準,或者細化不同建筑類型如學校、醫(yī)院等的需求標準等。
近兩年,6大試點城市先試先行制定了各具特色的需求標準體系。今年上半年,陜西、江蘇、河南、湖北、寧夏等地結合自身特點并借鑒試點城市經驗,從省級層面不斷對需求標準體系進行擴容完善,越來越多的綠色建材品類被納入綠色建材目錄。
其中,寧夏要求,作為擴圍試點城市之一的銀川細化需求標準,對第一批試點城市開展調研,并在調研的基礎上,根據銀川市特點和實際需求,優(yōu)化完善需求標準,作為試點項目的可研編制、設計與審查、政府采購、施工、檢測、驗收的重要依據。
同樣“用腳步丈量實際”,深入調研的還有河南省,省住建廳專門組建了“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課題組”,結合相關城市地區(qū)特點和實際需求,經過前期調研,形成了需求標準擴充完善建議,最終將膨脹珍珠巖保溫板等6項標準納入當地需求標準范圍。
與此同時,不少地區(qū)也在原有基礎上開始高標準建立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策體系。
今年1月,湖北省住建廳發(fā)布了《湖北省建筑節(jié)能與綠色建筑標準體系(2022年版)》。它包括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三個部分,納入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湖北省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共503項,覆蓋規(guī)劃設計、施工驗收、檢測評價、建筑改造、綠色建材等全周期。
作為綠色建筑和建材第一批試點城市,今年上半年湖州市依舊“穩(wěn)定輸出”,制定發(fā)布《湖州市綠色建筑評價導則》《湖州市既有公共建筑節(jié)能改造技術指南》和全國首個地方性標準文件《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技術要求》,為綠色建筑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持和參考依據。
此外,部分地區(qū)還探索出了建立標準體系的常態(tài)更新機制。比如,淄博建立了線上線下供需對接雙平臺,線下定期召開供需對接會,動態(tài)調整綠色建材需求標準體系。湖州打造了相關云服務平臺,設計單位、建材廠商等標準應用方可通過云服務平臺,上報在使用標準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財政和住建部門可以及時組織專家進行標準升級和發(fā)布。
“云端比武”各顯神通
近幾年,“互聯網+”讓政府采購走上快車道,自2020年10月試點開啟以來,6大試點城市即開始著手搭建綠色建材采購電子化平臺,促進綠色建材線上交易。如今,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試點城市的擴圍,對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催生了一股政府采購綠色建材工作“上云端”的浪潮。
省級層面,內蒙古要求積極推進政府采購電子賣場綠色建材特色館的開發(fā)建設工作,公開招標數額以下政府采購小型工程項目推進綠色建材應用,在電子賣場做到“應采盡采”;江蘇則把相關政府采購需求標準納入“蘇采云”政府采購交易系統(tǒng),通過采購文件模板和格式文本予以管控。
同時,多地也因地制宜開發(fā)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綠色建材采購電子化平臺。
紹興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綠色建材政府采購云服務——“筑采云”,在供需兩端實現精準對接,通過平臺數據,快速、精準匹配政府采購工程綠色建材用量需求。平臺現有注冊供應商達1200余家,上架綠色建材產品846個,累計交易額超30億元。
在數字化方面,湖州市建立了政府采購支持綠色發(fā)展服務平臺,開發(fā)綠色建筑節(jié)能低碳“碼上管”數字化應用場景,集成在線批量集采、在線檢測委托受理、在線開評標等特色功能,實現綠色建材集中采購“一次不跑”、綠色產品“一網通看”。
為加強綠色建材供應保障,雄安新區(qū)開發(fā)上線了大宗建材集采服務平臺,制定《雄安新區(qū)大宗建材集采服務平臺供應商管理細則》,在系統(tǒng)內嵌入《雄安新區(qū)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規(guī)范供應商管理。目前,平臺已實現與多家企業(yè)自有交易平臺對接,進一步豐富市場供應。截至目前,平臺已具有建筑防水等20個建材品類、已獲綠色建材評價認證證書的企業(yè)達225家。
在試點過程中,數據支撐必不可少。淄博以全省綠色建材采購平臺為依托,在強化數據支撐方面,圍繞項目主體所需,將試點項目從立項、設計到招投標、驗收等全過程在線運行,全面公開數據要素,便于企業(yè)實時跟進查詢。
綠色建材認證助推建筑品質提升
供給與需求關系,是市場經濟的基本關系。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要綜合發(fā)力,市場才能形成動態(tài)平衡。開展政府采購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除了打通需求側,供給側也要跟得上。
2021年,財政部發(fā)布《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第三方檢測、認證結果采信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試點城市可以參照《指南》內容,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制定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采信第三方檢測、認證結果的相關規(guī)定,供采購人執(zhí)行。2022年,財政部又提出綠色建材供應商在供貨時應當出具所提供建材產品符合需求標準的證明性文件。綠色建材試點擴圍后各地也在積極探索綠色建材檢測認證的適宜做法。
寧夏根據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分大類、分品種對不同的綠色建材進行應用分析,將所有成本合理、技術成熟、應用市場較廣的綠色建材產品納入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平臺,打通建材企業(yè)、建筑企業(yè)、檢測企業(yè)、認證企業(yè)及用戶的信息渠道,為綠色建材產業(yè)發(fā)展和建筑業(yè)轉型升級提供精準信息定位及大數據支撐;江蘇則借力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式積極支持培育本地綠色建材產業(yè),加快推動綠色建材認證,強化信用評價監(jiān)管,建立綠色建材目錄清單,夯實綠色建材應用基礎。
北京市推行建材數據分類標準及編碼,對建材產品進行標識。推進綠色建材認證與結果采信,推廣使用安全耐久、節(jié)能低碳、性能優(yōu)良的綠色建材,定期發(fā)布綠色建材生產信息、市場價格信息與應用情況。
與之相似,黃石出臺了《黃石市政府采購綠色建材產品信息登記工作指南(試行)》,對取得綠色建材認證(評價)證書的建材產品、取得對口管理部門相關綠色建材產品認可證明的建材產品等進行信息登記。
作為首批綠色建材試點城市,湖州、紹興等地對于綠色建材檢測認證政策則先行一步:將綠色建材認證與獎勵制度掛鉤,助力建材生產企業(yè)主動進行綠色低碳轉型。湖州建立了綠色建材生產企業(yè)、使用綠色建材試點建筑項目信用評價和信用承諾機制,實施差異化監(jiān)管,對守信踐諾、評價等級為優(yōu)秀的企業(yè)、項目,在評優(yōu)評先等方面予以支持,48家建材企業(yè)產品獲得綠色建材產品認證,71家綠色建材企業(yè)實現入庫;紹興則明確對獲得“中國綠色建材產品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認證證書”的建材生產企業(yè),分別補貼15萬元、10萬元、5萬元,為綠色建材企業(yè)構建“宣貫—培訓—檢測—認證—補貼”一條龍服務體系。
總之,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各省出臺的政策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總是與當地經濟發(fā)展與實際情況相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