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菜園
【生活百味】
移動菜園
■ 楊秀建
正坐在電腦前敲鍵盤碼字,大清早的,妻子又在樓下菜園吆喝開了:“老楊,提桶水下來!”
妻子賦閑在家,閑不住。客廳晃晃,書房轉轉,窗外瞅瞅,電視瞧瞧,眨眼間沒了人影,一袋煙工夫又現身回家。好似家里板凳長了刺,坐不住。
她忙碌慣了,大把時間不知如何打發。勸她跳廣場舞,她嫌高音喇叭太吵;動員她報名參加老年書畫學習班,她說,教了半輩子書,天天班進班出的,想換一種活法;建議她去外面旅旅游,散散心,長長見識,開開眼界,她心疼錢,忙擺手搖頭。
鄰居剛從農村來的張大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眼里只有土地和莊稼,成天背著手往綠化帶死盯,嘴上嚷嚷著要除草種菜。無奈,他兒子只好開車去山上取些土拉回家,再一捧捧分裝進陽臺的花盆里,隨他種上了時令瓜果蔬菜,總算緩解了老人思念故土之情。
抬頭瞥見張大爺陽臺上那片蔥綠,妻子眼直心動,立馬行動。她說老家的菜地道,我驅車來回一百多公里帶回茄子、辣椒、南瓜、黃瓜、豆角等秧子。她說盆子瓦罐不夠用,我立馬上超市搬回十多個大小高矮不同的花盆。她說菜被蟲吃了,又說種菜講究綠色環保無公害,不能施半點化肥農藥,我就和她上山摳石縫間的黑土,撿牛羊糞。淘米水、水果皮核、菜梗爛葉,她舍不得扔掉,收集起來用三個大塑料桶密封發酵漚肥。白天我騎車到山上割柴草回來燒草木灰,撒在菜葉和根部殺蟲除蟻,夜間我陪她打手電筒捉蝸牛、鼻涕蟲、菜青蟲……
妻子的移動菜園,位于我家雜房與圍墻間葡萄架下,占地六七個平方米,由幾十個盆盆罐罐筐筐簍簍拼湊而成:十盆辣椒、八缽茄子、五桶黃瓜、三罐紫蘇、兩簍韭菜、一筐大蒜……早上太陽剛露出笑臉,我和妻子搬的搬,抬的抬,把它們移至陽光照射的地方。中午紫外線強,我和妻子搬的搬,抬的抬,又把它們移回葡萄架下躲陰涼。暴風雨來臨之際,我和妻子搬的搬,抬的抬,索性把它們全部移進雜房。
有回剛搬完,妻子接了個電話,小跑而去。不大會兒,她撿了寶貝似的揚著兩株番茄秧回來了。她說:“張大爺老家捎來的,快去買兩個新盆來,中號的。”汗還在流,氣沒喘勻,腰腿酸痛手抽筋,肚子咕咕叫不停。“明天再弄吧。”我邊說邊朝外面美食一條街走去。
回家時,客廳陽臺兩盆蘭花不見了,菜園里多了兩盆番茄。兩盆春蘭,還是十年前我和妻子春游途中采挖培植的。每年春天,蘭花恣意開放,微風拂過,清香四溢,提神又醒腦。我心口隱隱作痛,連忙跑出門捧回兩個花盆,把妻子隨手遺棄的蘭花重新移栽入盆,培土、澆水、施肥。
我告訴妻子,這小山城周邊全是村民,自己的地,自己種的菜,自己吃不完才拿到菜市場換錢,絕不會濫施化肥農藥,拿自己家人生命和健康開玩笑。咱跑進跑出忙前忙后地來回奔走,時間精力姑且不說,僅破費的錢款就足夠買回幾車子小菜了,不劃算啊。妻子振振有詞:健康豈能拿金錢衡量,萬一身體吃出個好歹,那可是成千上萬的錢財都買不回來的。
妻子每次從菜園摘回疤痕累累且又小又少的菜,仿佛將軍從戰場上凱旋而歸。吆五喝六,指指點點,根本不把我這個彈丸之地小有名氣的業余作家放在眼里。吃飯時,她歪著頭一遍遍地問:好吃嗎?我想說其實遠不如外面買的菜。但瞥一眼妻子喜悅得意的神態,忙附和道:有機蔬菜,小時候的味道!
一次朋友送來番茄、黃瓜、土豆、辣椒、玉米棒子一大口袋。朋友說,他在郊外租種四五分地,這些天瓜果蔬菜趕趟兒似地瘋長成熟,熟人同事幫忙吃都吃不贏。
聽了朋友的話,妻子眼神倏地燃了。送朋友出門時,她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說,明年去河對面山上尋塊荒地……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瀘溪縣稅務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