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匠心 見初心
政采齊魯行
持匠心 見初心
——山東省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工作紀實
■ 本報記者 張舒慧 張明柳
通訊員 高原
走在鐘靈毓秀的齊魯大地,一沙一石、一磚一瓦里都藏著匠心故事。
從孔子故里到臺兒莊古城,從魯南玻璃到博山琉璃,從泥溝青花布印染到定陶皮影……
匠心精神在各行各業里都有傳承,在政府采購領域亦是如此。
近年來,山東政府采購圍繞“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目標,聚焦市場主體所需所盼,聚力政府采購全鏈條優化升級,持續推進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
“越是改革,越要創新,越需匠心。”山東省財政廳一級巡視員王晶一語道破了改革的關鍵,匠心精神所蘊含的決心、耐心、恒心、用心也都一一體現在了山東省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的工作中。
以“一沙一石漸漸堆”的決心 清除壁壘
“您好,歡迎貴單位來德州市開展政府采購代理業務。鑒于你們是首次代理,我們想提醒貴單位,一定要協助好采購人制定科學合理的采購需求,并在采購文件中落實好扶持中小企業、支持綠色采購等政策,依法合規開展采購活動。”這一幕發生在前不久的德州市財政局,工作人員正在對首次代理德州市政府采購業務的代理機構負責人進行提醒談話。
早在2017年,德州市便建立了“首次約談”機制,即財政部門對首次代理德州市政府采購業務的代理機構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向其介紹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相關法律風險等,從源頭上防止其在代理項目過程中出現設置隱性壁壘等行為。
“截至目前,我們已累計約談了114家代理機構。此外,我們每月還會選取3至4個項目開展日常檢查,每年抽取不少于全市三分之一的代理機構進行專項檢查,三年實現檢查全覆蓋,倒逼代理機構規范自身行為,營造公平透明、誠實守信的交易環境。”德州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科科長王亞瑋介紹說。
德州市的做法只是山東省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的一個縮影。正如山東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處長韓己峰所說,公開透明是政府采購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正因如此,其常被喻為“陽光下的交易”。如何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為市場主體持續“掃雷”是他們一直思考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來,山東省財政廳以“一沙一石漸漸堆”的決心,在執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實采購信息公開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同時,在省財政廳的指導下,各地也紛紛加入全面清理市場準入壁壘的隊伍中,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
“今年以來,我們已查處3起設置隱性壁壘等妨礙公平競爭的情形,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通報并責令整改。”青島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處長劉建表示,青島通過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為主、更新指導目錄為輔的方式,對妨礙公平競爭的做法進行了全面清理。
“以某采購人信息化運維服務項目為例,在指導目錄出臺前,雖然采購人在評審過程中落實了中小企業價格評審優惠政策,但中標結果仍為大型企業。待指導目錄出臺后,200萬元以下的服務項目,采購人須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最終此項目由中小企業中標。”青島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二級調研員趙清介紹說。
提高信息的公開透明度也是清除壁壘的有效方式之一,這里就不得不提到近兩年在全國范圍內平穩鋪開的采購意向公開政策。這一政策在日照、煙臺等地得到了很好的實踐。
在日照,各預算單位于年度部門預算批復后20日內集中公開全年采購意向,便于供應商提前做好投標準備。
“我們將采購意向公開設置成后續采購活動的前置條件,建立了事前事后相結合的采購意向公開監督機制,大大提高了政策落實效果,增強了政府采購透明度。”日照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科科長滕國梁介紹說,今年以來,日照已累計公開采購意向898條,意向公開率達100%。
采購意向公開工作做得好不好,作為直接受益者,供應商最清楚。山東至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務總監張語宸告訴記者,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困境,政府采購市場就是企業的“救命稻草”。以往由于信息閉塞,經常在臨開標前才知道采購項目,導致沒有時間準備相關材料,無奈錯過良機。如今采購意向一攬子集中公開,能提前了解政府采購信息,做足準備,從而抓住商機。
以“一磚一瓦徐徐砌”的耐心 鼓勵競爭
“嘗到政府采購這塊‘大蛋糕’,是市場主體的心聲;讓更多企業分一杯羹,是財政部門孜孜以求的目標。”王晶表示,必須鼓勵競爭,這是政府采購的本質要求,也是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的重要舉措,更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山東省財政廳不斷為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留“蛋糕”、減“包袱”、發“紅包”,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充分鼓勵企業競爭。例如,在預留份額和評審優惠方面實現“雙提高”;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府采購告知承諾制,中小企業在參加政府采購時無須再提供稅收、社保等證明材料;在全國率先推行“財政+銀行+擔保+信用”的合同融資模式,開發“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與履約保函服務平臺”等。
“今年上半年,全省政府采購規模超490億元,授予中小微企業的合同額占87.7%。先后推出兩批共15項聚焦市場主體關切的改革創新任務,多舉措讓企業拋開投標成本壓力‘輕裝上陣’。截至目前,全省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已累計為5000多家企業放款超300億元,用‘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韓己峰告訴記者。
跟隨著省財政廳的腳步,一些地方的做法也同樣深入人心。例如,濟南、德州等地目前實行“四項免收”政策,即免收數字證書(CA)辦理費、采購文件工本費、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來自濟南恒大視訊科技有限公司的李曉梅表示,這一政策顯著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對他們這種以招投標為主的企業來說,一年就節省了10多萬的投標成本,這意味著企業可以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核心業務和市場開拓中。
受益的企業遠不止這一家。據濟南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處處長王志軍介紹,今年以來,濟南市共向40423家企業免費提供招標文件,其中參與政府采購項目實際投標的有20473家,免費提供數字證書6468張,累計為企業節約投標成本達2215.19萬元,真正實現了政府采購“零成本、零跑腿”。
在多舉措鼓勵競爭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山東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孟曉清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或許是個“好幫手”。原本難以查出認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當被置于科技的“顯微鏡”下時,自然會露出馬腳。
孟曉清所言已被煙臺、淄博等地的實踐充分印證。
“從去年開始,我們再也不用為后續找不到代理機構而發愁了,也不用擔心有人冒充工作人員現場聯合供應商暗箱操作了。”煙臺市一預算單位的采購人滿心歡喜地向記者分享這個好消息。
原來,煙臺自2022年5月起便開始實行代理機構從業人員實名登記制度。“在實名登記制度實施前,有些代理機構‘一人撐起一片天’,也就是常說的皮包公司。這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不但嚴重影響了采購人、供應商的后續維權事宜,而且阻礙了代理機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煙臺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科負責人徐海向記者解釋了出臺這一制度的背景。
為解決上述難題,煙臺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科副科長丁學凱介紹,煙臺借助政府采購監管平臺,將全市政府采購從業人員納入其中進行實名備案、刷臉密存。未經批準的人員無法進入開標現場,備案人員信息的變更需財政部門審批,從根本上杜絕了代理機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以“一鑿一砌慢慢雕”的恒心 簡化流程
打不完的電話、跑不完的手續、填不完的表、蓋不完的章……這些都是政府采購以往公認的煩惱。而在山東,這些已不再成為困擾。
“隨著我國‘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推進,簡化采購流程,提升采購便捷度,成為山東政府采購工作的一大重點。”王晶表示,近年來,山東省財政廳在完善系統功能、加強互聯互通、提升網辦水平上持續發力,推動政府采購由“網上可辦”向“全程網辦”“好辦易辦”轉變。
“尤其是近一年來,山東省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進程明顯加速,不少地市已實現意向公開、采購公告、采購評審、合同簽訂、履約驗收、監督管理等環節的全流程電子化。”韓己峰說。
那么,各地市是如何“大顯身手”,以數智賦能跑出政府采購創新“加速度”的?威海市通過政府采購內控管理智慧化平臺,實現電子化采購比例100%;淄博市改造了傳統評標室,引入獨立席位式評標理念,設置空間獨立、互不干擾的專家評標席位;煙臺市上線了政府采購交易“云簽”系統,評審專家只需刷臉即可登錄系統進行操作;青島市在全國首創了政府采購入場“免證明”模式,變“次次證明”為“年內免證明”,實現一次提交、全年無憂……
談到電子化,不得不提到合同電子化,而電子簽章成為了合同電子化完成“一網通辦”的“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棗莊市2022年度國有企業經營業績專項審計服務項目采購合同在線簽訂成功,標志著該市第一單通過電子簽章的政府采購電子合同簽訂完成。
“以前線下簽訂紙質合同費時又費力,如今電子簽章不僅節約了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而且還提高了效率。”記者在調研過程中聽到了許多類似的好評。
為何應用電子簽章后的合同流程頻頻獲得點贊?棗莊市財政局黨組成員、財政預算評審中心主任于明為記者揭開了謎底。原來,應用電子簽章后合同簽訂只需三步:第一步,采購人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中進行合同備案;第二步,供應商使用全省通用的數字認證證書在山東省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平臺進行電子簽章,系統自動回傳;第三步,采購人確認并簽章,合同自動公示。這大大解決了合同簽訂因地域、物流等影響造成的簽訂時間較長的問題。
以“一分一毫細細琢”的用心 暢通渠道
“堅持依法保障供應商合法權益,不斷暢通救濟渠道,這是提高市場主體滿意度的關鍵環節。”王晶表示。
如何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讓市場主體成為改革的監督者、推動者、受益者?“首要任務是暢通政府采購維權渠道,強化社會監督。”韓己峰認為。
對此,煙臺、聊城、濟寧等地頗有經驗。“我們不僅為供應商提供信件、郵件、辦公電話、12345熱線、監管平臺等維權渠道,而且也為采購人提供指導和咨詢服務,從源頭上減少投訴甚至是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的發生。”煙臺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科副科長于澎介紹說,2023年1月至8月,煙臺共受理線上線下投訴舉報13起,及時有效地化解了相關矛盾。
“我們實行簡案快辦、繁案精辦,建立案件調解機制,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全面提升案件辦理質效。”聊城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科科長仲利敏表示,自2022年以來,全市累計調撤案件12件,占全部投訴案件的20.34%,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對于滿意與否,市場主體的感受最為深刻。來自北京金凱達水務工程有限公司的授權代表張智告訴記者,聊城市財政局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政務服務平臺等媒介主動公開投訴熱線,無論何時撥打熱線,都有工作人員接聽來電并為其解疑答惑,甚至還有回訪調查的做法,讓他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財政局為供應商辦實事的誠意。
濟寧市財政局則另辟蹊徑,選擇拓寬政府采購政策宣傳渠道,開發了濟寧政府采購掌上百科微信小程序作為“智能法律顧問”,把現行的政府采購法律法規條目化、索引化,方便采購人、供應商等隨時隨地了解采購程序、操作規范和法律風險。
“這個掌上百科微信小程序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能查看政府采購政策法規、采購目錄、采購流程,而且還能查詢一些實務案例、實操問答,對我們來說真是太方便、太實用了。”山東方博咨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超評價說。
持匠心方能見初心。山東省在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何種復雜情況、何種難以抉擇的問題,都始終以助企紓困為出發點,解決市場主體的難點、痛點。正如韓己峰所說:“我們要認真想一想市場主體的實際狀況如何、市場主體到底在期待什么、市場主體的利益如何保障,以及市場主體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落腳點,秉持‘三公一誠’原則,不斷簡化政府采購流程,暢通市場主體質疑投訴渠道。這正是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