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降價58%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利好多方主體
熱點聚焦
平均降價58%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利好多方主體
■ 本報記者 張炎
新冠病毒“二陽”“三陽”、支原體肺炎、甲流……入冬后一波接一波的呼吸道等疾病此起彼伏,能同時治療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奧司他韋遭到“瘋搶”,“奧司他韋醫院售價只需20元”的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榜。
奧司他韋,這個網絡上被稱為“流感神藥”的藥品在2022年首次進入國家藥品集采目錄后價格一路走低,每片從平均4.5元降至1元,在第八批集采中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平均降價83%。藥品納入國家集采目錄將進一步提高患者藥品可及性,讓百姓用上實惠藥。近日,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在上海開標,這一次無論是在采購周期還是采購規則設計上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越來越多如奧司他韋一樣與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藥品被納入集采范圍。
在“應采盡采、提速擴面”原則指導下,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共涉及41種藥品、上百個品規,吸引了262家企業參與。此次集采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182億元。205家企業的266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其中包括200家國內藥企的260個產品,5家國際藥企的6個產品(包括1個原研藥和5個進口仿制藥)。
擠壓藥價“水分”
惠及更多百姓
本次集采涉及的41種藥品(含注射劑20個),覆蓋高血壓、糖尿病、抗腫瘤、抗感染、胃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11個治療大類。其中臨床常使用的神經系統藥物8個、消化道和代謝方面的藥物7個、全身用抗感染藥和心血管系統藥物分別有6個,感覺器官藥物、血液和造血器官藥也分別有1個。
自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累計組織開展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共納入374種藥品,平均降幅超50%。在這一次集采中,有多個患者治療負擔較重的抗癌藥價格顯著下降。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膠囊為例,2023年5月專利到期后及時納入集采,每粒(25mg)從平均約200元降至15元,每月可節約藥費3880元左右。
短缺藥和急搶救用藥的價格變化也一直是市場關心的焦點。本次集采有多個短缺藥和急搶救用藥納入集采范圍,包括治療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注射劑、用于搶救休克的多巴胺注射劑、用于催產的縮宮素注射劑等5種。其中,去年進入了國家短缺藥品清單的卡貝縮宮素,在集采前最高有效申報價為77.328元/支,經過此次集采,中標產品價格降至30元/支—50元/支。
“藥品集采覆蓋面越來越廣,將更有利于醫院用藥選擇,同時集采常態化開展并擠壓虛高的藥品價格‘水分’,可以讓患者直接感受到政策紅利,更多惠及百姓。”江蘇省人民醫院招標辦主任朱子寒表示,藥品價格下降也可以減少醫院資金積壓,降低醫院運營成本。“節省出來的資金,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醫療保障,例如購買先進醫療設備,用于臨床病人的診斷,可以改善醫院科研環境,用于臨床研究等。”朱子寒說。
擠壓灰色空間
優化采購秩序
醫院藥品器材采購圍標串標問題屢見不鮮,這些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背道而馳,危害醫院采購事業的健康發展。不久前,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2023年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表明了對“四類”突出問題“零容忍”的態度,其中圍標串標行為赫然在列。
“為了防范企業投標過程中的圍串標行為,進一步規范企業行為,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對規則進行了優化調整。”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員郭丹告訴記者。
據了解,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在入圍企業滿足1.8倍熔斷、50%降幅、0.1元托底三者條件之一的擬中選資格規則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優化了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的“Top 6”淘汰機制,設置了“Top 4 + Bottom 2”的新規則:入圍企業同品種按“最高單位可比價/最低單位可比價”計算比值進行排序,所有品種比值結果降序排列中前4名的,及后2名且不滿足降幅≥30%或單位可比價≤1元的,最高單位可比價企業不獲得擬中選資格。
“‘Top4’是為了減小差價。”郭丹說,從第二批國家藥品集采開始,入圍企業滿足小于同品種最低單位可比價的1.8倍、50%降幅、單位可比價小于0.1元三個條件之一的就可以獲得擬中選資格,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Top6”機制,即每種藥品入圍企業最高順位和最低順位的比值,就是我們常說的價差,所有品種價差降序排名前六位的每個品種的最高順位會被淘汰。在此基礎上,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又對“top6”機制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將“top6”變成了“top4”,即價差最高的前四名會被淘汰。
“‘bottom2’是為了抑制企業圍串標。”郭丹解釋道,“同時如果降幅不滿足大于等于30%或者單位可比價不滿足小于等于一塊錢,價差最低兩組的最高順位也會被淘汰。”
“有的企業提前商量好報一個差不多的價格,保證他們都能中選,在一定條件下淘汰排名最低的兩名能夠防止企業圍標串標的合謀行為。另外,這樣設置也能夠縮小每個品種的價差,讓每個品種的價差更加均衡。”郭丹說。
與此同時,本次國家藥品集采還針對關聯企業、委托生產、批件轉讓等方面對規則進行了補漏,加強了對企業資格的關注。對于在國家藥品集采過程中積極主動投訴合謀、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并提供相關實質性證據材料的企業,在入圍企業順位、備供地區選擇上獲得更高順位。
采購規則設計的優化擠壓了采購過程的可操作空間,也擠壓了醫療機構的腐敗空間。“醫療機構自主權小了,就會減少和藥品生產、經營等環節的接觸,在當前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有利于擠壓醫藥腐敗問題滋生空間,降低行業廉政風險。”朱子寒說。
釋放采購空間
利好多方主體
據了解,第八批國家藥品集采不按照中選企業數量區分采購周期,統一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采購周期為2.5年,而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采購周期延長為4年,即從實際執行之日起到2027年底。這將是國家藥品集采以來藥品采購周期最長的一次,根據要求,中標藥企采購協議將采取每年一簽。
“第九批國家藥品集采采購周期延長,就說明每種藥品的供應在四年之內不會換,這給公立醫院臨床用藥有了穩定預期。此前,尤其是在新一輪國家藥品集采開始前,藥品供貨協議一旦到期,醫院經常面臨藥品斷供不得不‘另尋他路’的局面,而長期服用原研藥的患者,對更換藥品品種會有一定排斥,醫生在開具處方時需要進行解釋,這無疑增加了醫生的非診療工作量。”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采購中心董政軍告訴記者,短期內不更換廠牌,對于保證臨床穩定性具有積極意義,同時由于藥品集采是由國家統一招標、公布中選品種,并指定配送企業,醫院藥品采購人員只需知曉集采中標的生產企業和經銷商,便可進行采購,免去了藥品比選、議價等環節的工作。
部分藥品生產企業表示國家藥品集采采購周期的延長給企業吃下了“定心丸”,中標后藥企相當于獲得了四年的穩定市場,這有利于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長期發展策略,合理安排生產周期。
對此朱子寒認為,“一方面會給藥企比較好的預期,但另一方面也給藥企帶來了挑戰。因為采購周期延長,也要求藥企能夠在這四年供貨周期中持續、穩定地提供品質如一的藥品,這期間原藥材價格、人力成本的變化以及廠房維修和機器老化對于藥企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同時,她建議相關部門建立合理的價格調節機制,在國家藥品集采降價基礎上為原研藥相關企業保留利潤空間,以提高我國自主研發能力解決原研藥“卡脖子”問題,實現保障供應與合理降價的多元目標平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