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
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中,“糧食安全”都是關鍵熱詞,排在“兩個確保”第一位。連日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因為我是來自農業戰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三農工作、鄉村振興我最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關于“高標準農田”的標準還要提高,這一點是他非常期盼的。“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高標準農田的作用無可替代。”
趙皖平認為,要確保這么大的產能而且要旱澇保收,需要強大的科技基礎去支撐。“我們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后,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也涵蓋了農業生產力的提升。現代農業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包括無人機、物聯網、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運用,這些實際上都是新質生產力的體現。”趙皖平表示。
提高糧食產量,離不開農業技術普及和推廣。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博望鎮永合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小妹感同身受。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她帶來了關于強化農業技術普及和推廣力度的建議。
“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涌現,但目前基層農業技術普及和使用方面還存在不足,比如農民對農業技術的掌握存在差距、農業技術推廣實效欠佳等等。”陳小妹表示,要為廣大農民提供專業化的可靠技術指導,讓他們能及時掌握最新的農業技術知識,才能讓農業技術推廣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委常委楊松說,六盤水海拔高,氣候多樣,土地貧瘠,對種子的要求較高。當地因地定株,做好良種選育和推廣。“去年我們試種了抗風性強的玉米新品種,比傳統品種早一個月成熟。豐收時節,附近的農戶紛紛趕來看效果,好種子能讓農民多掙錢。”
為增強種糧動力,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河南省委會主委張震宇建議,健全激勵機制,針對糧食調出地區、調入地區、產銷平衡地區制定不同的獎勵標準。
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
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根基所在。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鄉村特色產業是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單楊表示,“要積極創建鄉村特色產業集聚區,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農業產業基地,形成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市場、企業與農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從“智慧蛋雞”到“未來果園”,眼下“數字引擎”正越來越多融入鄉村生活場景。“這是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副主席、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表示,“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城鄉數據要素流動,加快農村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等一系列舉措,正在為提高涉農主體的數字素養提供有力支撐。”
田間地頭的直播“帶貨”,讓農特好物成了“爆款”。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建湖縣天和生態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魯曼建議,各地與電商協會、職業院校合作,實施職業農民培養計劃,通過電商直播、品牌營銷、物流與倉庫管理等專業培訓,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隊伍,讓返鄉青年運用專業知識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鴻坤生豬養殖場總經理李志娟,近期正為推動完善當地生豬冷鏈分割屠宰產業鏈和蔬菜產業現代化想辦法,“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農民收益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李志娟說,“搞鄉村特色產業要充分應用新的技術條件,讓更多農民從產業增值中持續受益。”
“鄉村全面振興沒有可以照搬照套的模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飯碗。”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說,鄉村全面振興要強化片區共建思維,探索以多個村莊為單位,打造聯村特色產業,形成片區產業鏈。
文化振興要“塑形鑄魂”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
“隨著群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長。”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烏蘭牧騎副隊長何買拉蘇認為,需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的全方位支持,提升農村牧區文化、文藝服務水平,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福建省福安市金斗洋村素有“畬族武術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我們加快畬族村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武術主題公園、尚武廊等項目。”全國人大代表,金斗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團玉介紹說,當地通過制定具有畬族特色的旅游路線、承接研學活動,積極打造“畬家寨”旅游品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品牌響了,來的人越來越多。”
“河南打響了信陽茶文化節、固始根親文化節等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品牌,讓鄉風更文明、產業更興旺。”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馬珺說,鄉村地區應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和村民生活品質。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村晚’的開展釋放了基層百姓的創造力,真正起到了移風易俗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舒勇認為,“村晚”增強了文化自信,也讓人們看到鄉村文化振興的原生動力。
(宗禾)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