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評審”可能存在的弊病
【來自實踐】
“異地評審”可能存在的弊病
■ 崔元良
近年來,多地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3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19〕41號)文件精神,結合各地實際進行“遠程異地評審系統建設”,然而“遠程異地評審”是否能徹底解決“專家資源不足、熟面孔、人情分”等問題,其實不盡然。筆者通過遠程異地評審系統本身以及西藏具體實例,分析了“遠程異地評審”可能還存在的弊病。
從遠程異地評審系統來看
“遠程異地評審”系統主要依靠網絡,實現遠程簽到、遠程視頻會議、遠程見證監督通道、遠程電子簽章確認和產品遠程展示等功能于一體,實現遠程異地評審。
其中,對于專家管理,筆者認為“遠程異地評審”系統的運行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在專家抽取方面,為確保項目評審正常進行,“遠程異地評審”系統抽取專家需要提前準備,無法做到開標前現場抽取。二是關于專家評標場地,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僅憑簡單的遠程視頻系統和人臉識別系統是很難“驗明專家真身的”,如果專家利用私人場地,很有可能出現“替身專家”的情況。
從地域特點來看
“遠程異地評審”還涉及到地域特點的問題,如果專家評審違背采購內容的地域性特點,那就背離了項目的可行性。
以西藏為例,在西藏由于氣壓的影響,正常的燒水器和煮面鍋只能把水加熱至81℃左右,不經過高壓的處理,面很難煮熟。如果西藏采購一批高壓鍋,選擇“遠程異地評審”的專家,可能需要專家具備高原上使用高壓鍋的物理原理、高壓鍋的材質要求和使用安全標準等專業知識。但是在專家沒有實際使用和相關知識的情況下,以使用者角度出發,對面的口感和泄氣安全很難做出最科學、最權威的選擇。
又如,西藏地廣人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在西藏的藏北草原,兩個自然村的距離可能是數百公里遠,而藏東南和藏西北有些地方的海拔高度差可能會達到上千米。西藏自治區在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定額中有兩種特殊的調價因素是其他省份和地區忽略不計的。一是海拔調價系數(海拔高程調整系數),二是偏遠地區施工調價系數(西藏偏遠地區施工增加費費率)。如果不了解西藏實際情況的專家,在評審過程中,短時間內無法理解兩個調價系數的設定,會對投標人作出不公允的評判。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政府采購行為,不應過于依賴專家的評審,而忽視了采購人的主體責任和自主選擇權。如果過于注重評審形式的公平、公正,就會忽視了用戶使用的安全和可靠。從表面上來看,“遠程異地評審”能夠解決優質專家資源跨地區、跨行業共享問題,但是從實質上來講,也可能會給專家的專業知識拓展和日常工作實踐帶來挑戰。專家不僅要掌握自己所在地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要學習和彌補“異地評審”所在地的相關地域知識。
(作者單位:西藏氣象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