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
——2024西湖論劍·數字安全大會綜述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5月18日,第十二屆西湖論劍·數字安全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探討了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數字安全新質生產力實現路徑,并圍繞數據要素發展和數據安全設置議題,賦能數據要素在千行百業的價值實現。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當前應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
AI引領數字安全變革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列為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開年以來,人工智能+行動、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舉措,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澎湃動力。
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原副主任、全國數字經濟聯盟學術委員汪玉凱在主題發言中表示,數字經濟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結構中起全局性、戰略性的意義。然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著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這兩大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在主題演講中指出,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網絡安全治理的局限性日益凸顯,急需數字生態系統底層驅動范式轉型,即建立一種可防御且富有彈性和韌性的數字生態系統,使其更容易形成內在防御能力,能讓攻擊方付出比防御方更高的代價,實現防御優勢的轉變,從而能始終挫敗數字生態系統面臨的種種威脅,筑牢網絡與數據空間安全屏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世忠對近30年網絡信息安全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他認為前20年是IT驅動階段,追求的是規模,安全的重點是邊界繁復;后10年是DT驅動時代,追求數據的流動;現在則進入了AI驅動新階段,人工智能的巨浪極大地改變了安全問題的內涵和外延。在人工智能時代,安全問題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它不僅涵蓋了傳統的信息安全,還包含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倫理安全。三者交織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安全圖景,這是與傳統安全問題的根本區別。“構建一個安全、堅韌、可信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至關重要,這要求我們必須在推動技術發展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安全保障,實現發展與安全的統籌兼顧。”吳世忠說。
教育部新工科聯盟網絡空間安全工委會主任委員胡瑞敏呼吁,要把數字安全上升到國家意志,從體制、機制、技術標準等方面提前進行規范和布局,只有這樣才能夠走到前面。同時,還需要在智能安全的理論與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來支撐國家智能安全防范體系的建設。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認為,人工智能代表了數字技術的接連突破,可能會成為綠色轉型的強大動力,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會實現綠色化;推動綠色化、數字化協同轉型,需要自主、安全、可控的信創底座,這個底座不是適配的底座,而是擁抱AI,創新發展的底座。
數字安全助力數據高效流通
數據要素是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我國數據總量快速增長,為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與此同時,數據要素開發利用還處于探索階段。
近年來,財政部高度重視數據資產管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數據資產管理工作,印發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出臺了《數據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數據資產作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中的新興資產類型,已在社會上形成廣泛共識。但數據資產仍面臨高質量供給明顯不足、合規化使用路徑不清晰、應用賦能增值不充分等難點。
為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今年年初,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數據的資產屬性,提出依法合規推動數據資產化,平等保護各類主體數據資產合法權益,鼓勵公共服務機構將依法合規持有或控制的、具有資產屬性的公共數據資源納入資產管理范疇,進一步創新數據資產管理方式方法,加強數據資產全流程管理,嚴防數據資產應用風險等,更好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流通和數據安全是一體兩翼,沒有安全就不可能有流通。只有提高網絡、數據等安全保障能力,才能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在千行百業中創造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讓數據安全地“動起來、用起來、活起來”。
安恒信息董事長范淵表示,安全如水、數據似水,二者融合宛如山水畫中最多變的部分,亦如水利萬物而不爭,安全作為數字世界的基石,與高效流通的數據共同構成了數字中國這片綠水青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當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的數據,遇上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智能體,傳統安全天花板已經消失,安全底座和工作協同關系也在被重塑。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姜偉認為,要保障流通安全,不僅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數據分類分級保護、數據交易安全、數據安全評估等制度細則,而且也要注意加強數據安全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應用,尤其是加強數據安全檢測、數據脫敏、數據權限等管理的關鍵技術攻關,運用技術手段構建數據安全風險防控體系。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