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熊貓債發行突破千億元 較去年同期增長超四成
今年以來熊貓債發行突破千億元 較去年同期增長超四成
證券日報
熊貓債是指注冊地在境外的發行人在境內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作為債券市場跨境投融資工具之一,熊貓債市場在近年來持續擴容,今年以來更是呈現“火熱”態勢。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Wind數據發現,以債券起息日計,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熊貓債已發行56只,發行額共計1035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去年同期(2023年1月1日至6月20日)則共有41只熊貓債發行,發行額共計706億元。今年熊貓債發行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6.6%。
今年熊貓債發行規模呈較快增長態勢,究其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主要在于我國境內的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且穩中有降,提升了熊貓債市場對境外發行人的吸引力。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也對記者表示,我國債券市場利率整體平穩,推動熊貓債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使得其融資成本優勢較為明顯。同時,熊貓債創新品種日益豐富,市場的各項制度安排也更為完善、國際化接軌程度明顯提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拉長時間看,熊貓債發行規模在近年來持續增長。Wind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熊貓債發行共計850.7億元、2023年全年達到1554.5億元。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張麗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和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境外發行人對于人民幣融資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熊貓債則恰恰能夠滿足這些發行人的融資需求。
“此外,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推進,提升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也為熊貓債市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明明說。
從以往發行情況來看,熊貓債發行的主要陣地是銀行間市場,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消息,2023年至2024年5月份,經交易商協會注冊熊貓債發行突破2000億元,發行規模同比增速屢創新高。
在規模不斷擴容的同時,熊貓債發行機制也得到持續優化。例如,今年6月5日,巴斯夫集團發行首單20億元熊貓債,成為又一家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跨國企業發行人。此單債券在發行環節引入了“邊際區域靈活配售”“時間優先”“底層申購訂單共享”等創新機制,助力發行定價市場化、透明化。
據了解,巴斯夫集團的熊貓債發行,采用了交易商協會2023年推出的熊貓債優化版定價配售機制,在實現市場參與者多方共贏的同時,形成多重示范效應。一是擴大投資人基礎,實現市場化發行。通過在邊際區域開展靈活配售,對多元化、市場化投資人參與認購形成正向激勵,豐富了投資者類型,促進市場化價格發現。二是提升定價效率,減小利率波動。通過在邊際區域配售時引入“時間優先”原則,建立對投資者盡早申購、盡早調整標位的有效激勵,緩解“壓哨投單”問題,平滑簿記過程中的利率波動。三是促進主承銷商良性競爭,改善簿記透明度。主承銷商之間合力開展市場化銷售,共享底層投資人訂單信息,顯著改善了簿記透明度和發行人體驗。
“引入的創新機制如‘邊際區域靈活配售’等,提高了發行定價的市場化和透明化,有助于形成更加成熟和高效的市場環境”。明明表示,熊貓債市場高質量發展對債券市場高水平開放有助益效用,其豐富了境內債券市場的參與者結構,同時吸引了更多境外發行人參與,如巴斯夫集團的加入,有助于債券市場形成高水平的開放示范效應。
而從人民幣國際化角度看,范若瀅表示,熊貓債已逐漸成為優化人民幣跨境循環、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渠道,熊貓債市場的不斷擴容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持續深化。
張麗潔也認為,熊貓債的發行規模擴大,增加了人民幣在跨境投融資中的使用,擴大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范圍,這也增強了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