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預告將借入國債 貨幣政策新工具步入實操
央行預告將借入國債 貨幣政策新工具步入實操
上海證券報
中國人民銀行7月1日發布的一則公開市場業務公告,再度釋放出債券市場應理性“降溫”的強信號,亦被市場視作央行買賣國債的“前奏”。
央行公告顯示,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運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央行決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央行入市借券,在不影響市場資金面的情況下影響國債市場供需,并向市場傳遞政策意圖,進而影響市場利率。”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近期國債尤其是長債的利率持續走低,走勢偏離經濟基本面與政策面。央行為避免市場非理性定價,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維護債券市場穩定,有利于防范債券市場劇烈波動并產生負面外溢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央行密切關注中長期國債收益率偏低的情況,已經多次提示債券市場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表示,美國硅谷銀行的風險事件啟示我們,中央銀行需要從宏觀審慎角度觀察、評估金融市場的狀況,及時校正和阻斷金融市場風險的累積,當前特別是要關注一些非銀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今年以來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現“資產荒”,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信貸難以有效投放。同時,信用風險有所上升,資產質量下降壓力較大。此種情況下,國債因其較強的安全性,成為金融機構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
“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都可能面臨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董希淼表示,2024年以來我國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行較為明顯。一些機構還預期央行可能會通過購債行為,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刺激經濟增長與通脹回升,計劃大手筆買入長期國債待漲而沽。
但區別于市場此前判斷的央行會先啟動“買”國債的操作,當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本次“借入”國債意味著央行可能會先進行“賣”的操作。“此前央行多次提及長端收益率點位過低,以及機構持倉集中風險,但當前央行所持倉國債剩余期限多在3年及以下,開展國債借入操作或為現券賣出做鋪墊。”華創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周冠南表示。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