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好戲“政”當時
新聞第一站
這里好戲“政”當時
——浙江省德清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掠影
■ 本報記者 張炎
是時伏天,天熱如湯。下午5點半,暑氣未消,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鎮仙潭村文化禮堂內人影綽綽、樂聲悠揚,時不時傳來幾聲開嗓的“咿呀”聲。
推門而入,只見臺上工作人員正忙著調試設備,臺下坐滿了前來等候看演出的村民,演員們邊妝造邊開嗓,好不熱鬧。
黨支部書記沈蔣榮告訴記者,1個小時后,一場越劇將在這里開演。
“這場戲是《三看御妹》,講的是明朝將軍劉天化之女劉金定因為平定倭寇,救父有功,被皇帝封為御妹娘娘……”村民郎奶奶是老戲迷了,講起劇情頭頭是道,92歲的她聽說村里又來戲班子了,早早就在此等候了,“早些年要走很遠的路到城里去看,現在在村里就能看到了?!?/p>
足不出村就能看戲,這得益于德清縣近些年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舉辦的文化惠民活動。
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德清縣每年用于支持文化惠民活動的財政資金超100萬元?!霸絼“l源于浙江,是浙江傳統戲曲表演形式,百姓喜聞樂見,德清人有喜歡看戲的傳統。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近些年,德清采用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的形式,為每個村送去一臺臺文化戲,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真正做到‘政府買單、群眾看戲’?!钡虑蹇h財政局副局長嵇月紅表示。
今年3月,德清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發布通知,計劃在4月至11月期間,在全縣開展“送文化下鄉”“文化走親”活動共計503場。開展“送文化下鄉”惠民演出302場,其中“送戲下鄉”242場。
“在‘送戲下鄉’過程中,我們根據各個村上報的時間要求,進行統籌合理安排,由村民們自己點戲,看什么由他們決定?!钡虑蹇h文廣旅體局藝術與公共服務科副科長王曉亮說,“‘送戲下鄉’的演出主體是入圍2023—2025年度德清縣文化惠民活動文藝團隊評定的團隊,他們都是德清縣的民間演出團體,因為愛好聚集到了一起?!?/p>
非“科班”干得不比“科班”遜色。“劇團在演出之余還堅持排練,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不論是在新建的專門舞臺上,還是在搭建在野外的臨時舞臺上,無論酷暑烈日還是雨雪風霜,全體演職人員都堅持按照任務要求用最好的燈光、布景、服裝和演員,給觀眾帶去高質量、高水平的演出?!毖莩鲩_始前,記者在現場見到了正在妝造的楊會英,作為清溪越劇團的團長,她從1995年劇團成立之初就帶領團隊“南征北戰”了,那時劇團大多是在廟里或露天場地演出。楊會英告訴記者,清溪越劇團接下來在隔壁四合村還有1場演出,“最多時1個月有十幾場演出,一年要演50多場,‘送戲下鄉’活動為我們帶來了穩定的演出來源?!?/p>
下午6點半,《三看御妹》準時開演,仙潭村文化禮堂內擠滿了人,臺上飄帶拖曳,環佩叮咚,鑼鼓琴弦皆有戲,演員們舉手投足都是“招”,隨著劇情的一步步推進,不時引起臺下陣陣叫好。
演出間隙,記者在文化禮堂外遇到一位花白頭發的阿姨攙扶著滿頭銀發的老嫗準備進入。阿姨姓徐,是仙潭村人,她告訴記者,老嫗是她的婆婆,二人都很喜歡看越劇,此前村里也有劇團來演出,但是要買門票才能觀看,現在“政府買單”把戲送到家門口了,真是說不出的高興。
暮色四合,仙潭村陷入黑夜,路上行人三三兩兩,不時有村民朝著文化禮堂的方向走去。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