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稻
【人間煙火】
收稻
■ 吳國忠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秋高氣爽,天氣微涼,正是收獲的季節。在和風的吹拂下,田野里的稻子幻化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去年十月,我們在家后面開荒,直至今年五月才整理出兩分左右的水田熟地,在買種、秧盤制苗、施肥、蒔秧、水養、治蟲后,經過120多天陽光照耀下的自然生長,終于等來了收獲季,田中稻熟了。
清晨,妻說:“抓住今天天氣晴好,把家后頭的稻子割下來,稻好收了”。割稻妻是主力,我是陪工,我怕彎腰、怕吃苦、怕受累。她雖比我矮小,但干活卻比我強很多。妻跑到田里,對我說:“動手啊,趁現在露氣大涼快,多割點。等會太陽出來了,熱得難受!”妻右手緊緊捏住鐮刀,左手攏起一把稻子,“唰唰唰”鐮刀從左往右用力一劃,一排沉甸甸的稻子便倒下了。
今年稻種得稀、堊得壯,桿兒粗,籽粒飽滿,我腰疼吃力,怎么也割不快。妻已把我遠遠地甩在了身后。“快點啊,老懶胚,能吃不能挑。”妻調侃著,“你總說割稻子是粗活,有力氣就行,你也露一手啊!”。妻疾疾地折到我身邊,“唰唰唰”三下五除二,把我留下的大片稻子割倒了。
二分田左右,兩個人差不多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割好,我累得直喘氣,腰幾乎是撐不起來了,想吃個新米,實在是不簡單呀。
稻割好了,才完成了第一步,還得捆扎、收場、脫粒。二分田的稻子,機械收獲肯定是不值得請人,一是沒人愿意來,二是房屋后機械也不好進。只有自己出苦力,回到“原始社會”,采取原始辦法,用鏈枷鞭或用鏟刀刮。
妻不慌不忙地把煤鍬代替鏟刀,用繩子綁在長凳上,拿一把稻桿兒,刮一把。我看了一會兒說:“不如把工具帶至田里去,省的挑稻捆子,人會輕巧許多。”她覺得我說的有理,就去后面做活兒去了。我估計一二百斤稻子,一把把拉,十分吃力,手臂也疼。要刮上個一兩天,而曬干透則少不了五個晴天。
這種刮稻的方法,現代人幾乎看不到了。因為收稻谷已由木方盒子、摜床、腳踏滾子、脫粒機、大小滾子,人工的、電動的更新至目前的收脫一體聯合收割機了。
春天種下種子,秋天得到收獲。
其實,人生也如這收稻子一般,只有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和汗水,才會有滿滿的收獲。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財政和資產管理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