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汽車共話“國際合作”
【業內動態】
中德汽車共話“國際合作”
本報訊 當地時間15日,第八屆中德汽車大會在德國慕尼黑舉辦。400余嘉賓共同探討全球汽車行業轉型、中德汽車行業合作等話題。
“在這場中德汽車大會上,‘國際合作’這個詞最熱,在嘉賓致辭和交流中被頻繁提及。”德國大眾集團前全球監事會成員烏韋·庫爾特·弗里奇告訴記者,德中產業界在對話交流中攜手挖掘數字化與可持續轉型的合作機遇,期待兩國汽車產業延續合作共贏的成功故事。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商處公使翟謙在大會致辭中指出,回顧過去,汽車產業合作始終是中德雙邊關系中的亮點。進入中國的德國車企,推動了中國現代化汽車工業體系建設。中國開放的市場環境,為德國車企提供了持續發展的沃土。與此同時,成長起來的中國車企,也在持續深化與德企的合作。
以德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大陸集團為例,該集團1994年進入中國,如今在中國建有23個生產基地和28個研發中心。大陸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楊承祖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擁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和機遇,是大陸集團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
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于廣生說,基于中德汽車業界深度融合的合作態勢,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與中德汽車行業協會、產業集群和領先企業合作,持續舉辦中德汽車大會,搭建專注服務于兩國汽車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幫助中德汽車產業鏈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更高效地獲取行業信息,探討投資與合作。
吉利集團歐洲傳播副總裁弗蘭克·克拉斯表示,全球化讓產業和企業持續受益,有助于跨越各個地區市場間的壁壘。
德國權威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告訴記者:“德國和歐洲企業具有汽車制造、品牌打造和國際化發展方面的豐富經驗,而中國企業正引領未來汽車的技術發展,從電池、人工智能到汽車軟件等新技術領域都具有更明顯的優勢。”杜登赫費爾說,如果歐洲和中國能夠強強聯合,這對雙方來說將是雙贏局面。
(據新華社)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