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飄出大山外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茶香飄出大山外
——政府采購支持云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茶農增收茶產業發展紀實
■ 本報記者 樂佳超 鄭楊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在云南,茶葉承載著眾多脫貧戶增收致富的故事。近年來,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的推動下,各級預算單位深入開展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工作,促進了茶產業發展,也極大地推進了鄉村產業振興。
日前,記者深入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寧洱縣)進行采訪調研,探尋刻畫在一片片茶葉上的政府采購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支持鄉村振興的故事。
種茶:多方式緊聯結幫助農戶增收
高山云霧出好茶。寧洱縣霧露山,平均海拔1800米,常年云遮霧繞,因此,這里出產的茶葉品質也頗受茶客們的認可。
霧露山中有一片特殊的茶園,這里的茶樹不像其他茶園一排排整齊排列、緊密相連,而是稀疏地分布在山坡上,每棵茶樹前后隔著三四步的距離。“這兒原來也是成排的茶樹,十多年前,在農業專家的建議下,我們做了仿古茶園的改造,對茶樹進行‘間伐’,把成排的老茶樹每5株伐4株留1株。”這片茶園的所有方普洱茗上品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茗上品公司)總經理汪俊華告訴記者,茶園不用除草劑,由人工貼地除草,不用化肥農藥,施用專門定制的有機肥。“前些年,縣財政還采購了一批香樟樹等各類調節樹樹苗,發給我們這些茶園種在茶樹之間,不僅能預防蟲害,還能調節茶園小氣候,增強生物多樣性,促進茶園生態平衡。”汪俊華說,改造后的有機仿古茶園,雖然茶樹數量減少,鮮葉產量也隨之下降,但能讓茶樹更好地獲取養分,產出的茶葉內含物質更飽和、品質更高,口感大幅提升,制成的有機茶價格比之前提升了至少六七倍。
茶葉價格的提升,不僅讓企業得到了更好的經濟效益,而且也讓當地農戶獲益。茶園雇傭了普義鄉端金村的20戶農戶作為固定用工,專門負責茶樹管理工作,其中有7戶是脫貧戶。每到鮮葉采摘季、茶樹修剪期等季節性用工時,他們還會臨時雇用周邊村子的農戶來干活。“鮮葉采摘,其他茶園是幾塊錢一公斤,我們給農戶15元一公斤。季節性用工我們一般給農戶170元一天。”汪俊華說,除了仿古有機茶園,在普義鄉干塘村,還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立了一個主做現代茶園出產茶葉的初制基地,涉及農戶146戶,其中有112戶脫貧戶,解決了村里農戶種茶難、賣茶難等問題,有效幫助農戶增收。
端金村村民彭發萍和葉美兩家都曾因各自家人患病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茶園的固定用工,她們通過辛勤勞作,讓家庭擺脫了貧困。“我家管著十多畝茶園,大概有2000株茶樹。”面對記者,彭發萍略顯拘謹,談到收入,她露出了淳樸的笑容。她告訴記者,現在每人每年大概有萬把塊錢的收入,一戶差不多能掙三四萬元。葉美除了在茶園工作,自家還靠種一些茶樹和咖啡樹來增收。“我們兩家都買上了小汽車。”葉美笑著說。
“我們在寧洱縣德化鎮荒田村有個茶葉基地,雇用的農戶中有16戶脫貧戶。”云南困鹿瑞貢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困鹿公司)總經理董靜楓告訴記者,他們不僅為當地農戶提供有機茶種植管理的技術指導和幫助,以提高茶葉的收購價格,而且還通過收購農戶的鮮葉,對脫貧戶生產的茶葉保證兜底收購,雇傭農戶采摘鮮葉、人工除草、人工施肥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每年能幫每戶脫貧戶增收約3萬元。
制茶:老技藝新嘗試促進產業發展
鮮葉采選、殺青、揉捻、蒸壓成型……“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市級傳承人汪俊華介紹起普洱茶制茶工序尤為專注。在茗上品公司的茶葉初制廠,由于季節原因廠里沒有開工,只有一個個制茶設備嚴格按工序擺放著。結合汪俊華極具畫面感的講解,記者的腦海中能清晰地勾勒出采茶季廠里忙碌的景象,鮮葉在這里經過層層“歷練”,融合土地與手掌的溫度,轉變成散發著濃香的干茶。
在困鹿公司的制茶工廠,穿戴著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揀剔、壓餅、包裝等環節各自忙碌著。“我們堅持用傳統技藝制茶,還在此基礎上引入了一些新設備。比如,正在揀剔的這些干茶都是經過靜電除雜設備除去了灰塵、碎片等雜質的,現在這里再用人工剔除一些碎葉、茶梗。”董靜楓說,雖然經過這樣的工序茶葉損耗很大,但對比簡單的人工揀剔,它制成的茶更干凈衛生,泡出來的茶湯更透亮、品質更高。
除了堅守傳統工藝,這兩家企業也在不斷創新。董靜楓告訴記者,除了傳統的普洱茶、紅茶、白茶、綠茶外,困鹿公司近年來一直在以較高的頻率推出新品。比如,選用烏龍樹種茶葉制作的一款白茶,具有獨特的香氣;還有一款古樹曬紅,相較傳統滇紅口感更柔和,而且越陳越香,適合長期存放。這些新品都頗受消費者喜愛。
茗上品公司也在茶葉與養身等“賽道”進行著嘗試。例如,將雙參石斛、余公子、胖大仁、荷明子、棗參子等藥材分別與茶葉融合,制作成各種功效的茶飲;還在一款普洱熟茶渥堆發酵的過程中加入一些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使制成的普洱熟茶更具健康屬性,等等。此外,公司還拓展了“農文旅”板塊的業務,在端金村建設了“茶園+普洱茶文化+旅游”的項目,通過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當地旅游,促進茶葉銷售,更好地幫助農戶致富。
“作為普洱茶制作技藝傳承人,要傳承技藝,更多的還要傳播普洱茶文化。”汪俊華說,無論是開發新產品還是搞“農文旅”項目,都是希望能更好地推廣弘揚普洱茶文化,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只有文化傳得廣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讓當地茶賣得更多、賣得上價,茶農能多種些茶、多采些茶、多掙點錢。
賣茶:選好品搭好橋融入全國市場
在當下,想多賣茶,很難。
近年來,普洱茶在經歷了資本瘋狂炒作、價格暴漲、泡沫破滅、市場下行的過程之后,如今市場競爭加劇,給企業銷售帶來不少困難。
搞過傳統電商,做過電視購物,上過各種茶博會,試過直播帶貨……這些年,董靜楓所在的公司在銷售上可謂全線出擊、不斷開辟“新戰場”。“我們早在2007年就開始接觸電商業務,起初在電商平臺上一天能輕松賣幾千單,現在漸漸地做傳統電商越來越難。”董靜楓介紹說,茶博會等線下活動的銷售情況越來越不理想,展位費加上路費等支出,很可能參加一次要虧錢一次。直播帶貨返點折扣越來越多,收益也越來越小,自己搞直播團隊又投入太大,所以公司的銷售就遇到了瓶頸。
2022年,一位朋友告訴董靜楓,國家有政府采購支持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銷售的政策,還有一個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以下簡稱“832平臺”),上面能接到不少政府的訂單,建議她也去試試。一聽到有新的市場機會,而且朋友也已經嘗到了“甜頭”,董靜楓馬上心動了。她了解后發現自家公司符合政策要求,很快就提交申請并順利通過相關部門審核入駐了“832平臺”。
“‘832平臺’跟其他電商平臺還真的不一樣。”董靜楓說,“832平臺”上的客戶都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對脫貧地區的企業會更包容,不會動不動就退貨,哪怕貨有一些瑕疵也能很容易地協商解決。而且其他電商平臺是完全市場化以盈利為目的,“832平臺”則更多地體現了公益性和政策性。
“我們已經把傳統電商平臺上的旗艦店關了。接下來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832平臺’,投入到政府采購市場。”汪俊華說,2020年1月,茗上品公司就入駐了“832平臺”。幾年下來,她發現,對比其他電商平臺,“832平臺”不用交各種名目的費用,不抽取傭金,也沒有花錢引流、花錢參加促銷等營銷支出,所以公司每單的利潤會比在其他電商平臺的更高。
“平臺不僅要幫助供應商銷售,而且要把真正好的農副產品帶給采購人。”“832平臺”選品負責人王建軍介紹說,一方面,平臺每周堅持為供應商提供免費的培訓等服務,幫他們了解政府采購市場、解決各類問題,更好地服務采購人。另一方面,平臺團隊通過實地考察等形式挖掘出一批鄉村特色、品質優良、服務滿意的產品作為“鄉村好品”,在產品的外包裝、賣點、定價等方面與供應商進行溝通改進,全方位提升產品品質和性價比,然后進行重點宣傳推廣。這其中,品質和價格尤為關鍵。以這兩家茶企為例,平臺會建議他們只做“口糧茶”,而且“口糧茶”也要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設置合理的價格。
記者在“832平臺”上看到,困鹿公司的產品價格在40多元到500元之間,超八成產品在300元以下。茗上品公司的絕大部分產品在29元到300多元之間,只有2件3公斤和4公斤的大箱茶葉單價較高,在千元左右。兩家的產品不僅價格更符合政府采購厲行節約的要求,而且還有不少品質不錯的有機茶葉品類。
通過政府采購和“832平臺”,越來越多的茶葉開啟了一段段從產地到全國各地的旅程。2024年,全縣茶葉面積33萬畝。其中,生態茶園面積20.48萬畝,栽培型古茶樹0.36萬畝,野生古茶園面積12.16萬畝。預計產量1.37萬噸,農業產值9.77億元,同比增長5%,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0.25億元,同比增長4%,批發零售銷售額22.74億元,同比增長6%。
困鹿公司和茗上品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每年能通過“832平臺”完成數十萬元到100多萬元的銷售額,能占到企業全渠道銷售額的六成,“832平臺”已成為各自企業的重要銷售渠道。兩位負責人也坦言,他們的訂單目前仍以學校、醫院等單位的工會采購為主,很多單位在“832平臺”上采購公務用茶還有一些顧慮和難點。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采購單位將脫貧地區的茶葉作為會議室用茶、接待用茶,帶動更多的茶農脫貧增收。
讓眾多企業受益的“832平臺”是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生表示,“832平臺”聚焦脫貧地區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品,搭建起脫貧地區“土特產”與市場需求之間的橋梁。通過打造“鄉村好品”農業特色品牌,讓更多的脫貧地區優質農副產品融入全國大市場。下一步,平臺將進一步優化供應端,擴大采購端,引導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金融企業、高校、軍隊以及其他市場主體和個人等,通過“832平臺”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實現多方同頻共振,高質量地鞏固脫貧成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