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滿意才是“試金石”
【政府采購電子化轉型風正勁】
群眾滿意才是“試金石”
——青島通過數字化改革提升采購質效紀實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通訊員 常照強
今年以來,青島市以數字化改革為引擎,以問題為導向,以服務為根本,進一步優化流程,提升政府采購質效。
數字賦能 全維度防控風險
青島市行政審批局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施治,積極開展制度規則“立改廢”工作,健全完善制度機制64件;全流程梳理標前、標中、標后3個階段14個招標投標環節,排查廉潔風險點51個,對應制定防控措施88條,進一步壓實交易各方責任。
同時,青島持續提升智能預警能力,建設“智能輔助評審”系統,降低評標專家自由裁量權,統一打分尺度。通過“兩碼”比對、“首投綁定”、項目間MAC碼收集比對核查等功能,提高招標投標異常行為匯集、研判、預警能力。
“‘青e見’數字評標系統上線以來,我們實現市域內專家多點分散獨立評標、招標代理線上服務、監督人員在線監督,交易全過程有留痕、可追溯,整個過程更加規范有序。”市行政審批局項目見證人員卞樂說。
遠程異地評標 打造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
在智能評標基礎上,青島又向打破地域限制邁進。
“實行遠程異地評標之后,不僅降低了成本,也確保了過程的公開透明,我們之前的顧慮徹底打消了……”日前,山東省膠州市2024年“四好農村路”勘察設計項目在膠州市公共資源交易大廳正式開標。全程參加該項目競標的外地企業負責人王先生,對遠程異地評標新機制贊不絕口。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開標有4名專家在膠州評標,1名專家在高密評標。專家們通過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圓滿完成評標任務。
原來,為了給企業提供公開透明的招投標環境,解決不同地區專家分布不均衡等問題,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青島都市圈城市、黃河流域省市、幫扶地區等建立遠程異地評標協作機制,實現“線下不見面、線上面對面”,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預和地域因素影響,促進公平競爭。今年以來,已完成遠程異地評標項目219個,同比增長116%。
“一照通投” 省時省力
改革效果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我們以往跨區域投標時,需要到現場辦理CA證書,現在通過電子營業執照‘掃一掃’,即可完成系統登錄、電子簽章、標書加解密、合同簽訂等業務,確實方便多了。”湖北新東日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青島在省內率先推出的“一照通投”應用場景,自功能上線以來,已累計使用3萬余次,每年為交易主體節約成本約500余萬元。此外,還開發建設招標投標通用系統,實現《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內工程建設類項目全流程電子化,每年為交易主體節省費用7000余萬元。“地鐵8號線涉及機電、土建、裝修等多個領域,以往要多輪次招標,現在有了通用系統,一次性就可以搞定,省時又省力。”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招標部門相關負責人遲先生表示。
企業獲得的實惠還不僅于此,青島市針對保證金占用流動資金難題,全面取消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類項目投標保證金,并在此基礎上,按照信用情況減免施工、貨物采購類項目投標保證金,全面推廣電子保函,推動電子保函費率由1.5‰降至1‰,為全省最低。截至目前,使用電子保函為企業釋放流動資金14.07億元,信用承諾減免企業保證金21.03億元。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對企業來說就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中青建安建設集團王經理說。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