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將多措并舉合力構建穩市機制
監管部門將多措并舉合力構建穩市機制
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1月13日召開的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字當頭,全力形成并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會同中國人民銀行更好發揮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效用,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構建穩市機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部門同向發力、凝聚合力。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更好發揮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效用;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引導“長錢長投”;加強政策協同,改善預期提振信心。
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 完善“工具箱”
專家認為,進一步完善“工具箱”,將是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相關舉措正在醞釀推進。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1月14日透露,人民銀行將根據前期實踐經驗,進一步完善工具設計和制度安排,不斷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相關企業和機構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增加投資。
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認為,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有助于股市企穩向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將帶來持續的增量資金,尤其在預期偏弱階段有望起到“穩定器”作用。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助力上市企業積極實施市值管理,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預計,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望在2025年為A股市場引入約4000億元“活水”。
打通卡點堵點 引導“長錢長投”
專家認為,進一步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引導“長錢長投”,也是構建穩市機制的重要舉措。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說,引導中長期資金加快入市,不僅為市場帶來更多“活水”,還能減少市場波動、穩定市場運行。
結合當前市場情況看,引導“長錢長投”需要進一步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認為,要打通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痛點,應拓寬資金渠道,同時進一步優化央行關于資本市場流動性儲備的預期機制。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認為,應加大養老金對股市的投資力度,擴大保險資金對權益類產品的投資比例,進一步發揮信托公司的投資功能,建立股票市場特定穩定機制。
李求索認為,監管部門可能采取更多措施吸引長期資金入市,包括引導社保基金和養老金增配權益類資產,優化外資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流入,推出更多指數基金和衍生品工具,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選擇,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穩定市場預期。
提高監管針對性有效性
專家認為,構建穩市機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多部門政策協同發力,提高交易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及時回應市場關切,進一步改善預期提振信心。
一方面,為股市提供政策保障、流動性支持和基本面支撐。“要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穩增長,為股市提供政策保障、流動性支持和基本面支撐。”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說,特別是要用好結構性政策工具和創新型政策工具,定向支持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繼續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
另一方面,加強境內外、場內外、期現貨聯動監測監管,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點,及時進行風險處置,構建各部門協調聯動的動態監管體系。
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毛寒松認為,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應堅決落實穩住樓市股市的要求,加強資本市場風險綜合研判和應對,提高交易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持續用好穩定股市的新設貨幣政策工具,著力穩資金、穩杠桿、穩預期,確保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運成等專家認為,應針對資本市場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探索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的“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工作精神,及時回應市場關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