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鳳舞耀神州
【文化中國行】
龍飛鳳舞耀神州
■ 翟凌楓
龍與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化意象。龍乃萬獸之尊,威武智慧,象征無上的尊貴和權威;鳳是百鳥之王,金羽華冠,代表永恒的安寧與吉祥。龍鳳和鳴,寓意喜慶美好、吉祥如意,體現了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精神理念。河南省焦作市蘇家作村是中華龍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數百年來,在沁河水和牛角川的綿綿滋養下,衍生出了一項聞名遐邇的民俗文化活動——龍鳳燈舞。
小時候常聽老人講:“蘇家作,陣勢兇,二月十九唱戲帶耍燈,二龍來戲鳳,當中老虎蹦,大戶得一石,小戶得十升。”那時每逢春節和火神廟會,蘇家作村都要舉行大型龍鳳燈舞演出活動。我雖傾慕已久,卻一直無緣親身領略龍鳳燈舞的風采。直到去年大年初三傍晚,機緣巧合下,和幾個朋友驅車來到蘇家作村,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龍鳳燈舞表演,至今回味無窮。
抵達蘇家作村時,已將近晚上七點半。慌忙停好車后,我們便朝著體育公園的方向奔去,一路上,喧天的鑼鼓聲不絕于耳。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撥開廣場上層層疊疊的人群,僥幸占到了幾個前排位置。還沒等腳跟站穩,一支身著鮮艷服飾的舞龍舞獅隊伍便浩浩蕩蕩登場了,伴隨著“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幾只毛茸茸的龍獅不停地搖頭擺尾、眨眼張嘴,一會兒翻滾跳躍,一會兒追逐躲閃……聽一旁的村民說,這只是今晚的“墊戲”。
盼著盼著,重頭戲龍鳳燈舞終于上演了!在亮閃閃的“龍珠”引導下,十八條氣勢磅礴的彩龍和十二只翩翩起舞的鳳凰依次登場,它們盤錯交織,或追逐或跳躍,或親昵或叨啄,時若龍游四海,時若鳳舞九天,時若龍鳳和鳴,一時間燈火輝煌,映紅了半邊天空。那場面真可謂是“驚、險、奇、絕、美”!如此“吸睛”的表演,讓我和朋友嘆為觀止。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聽本村村民介紹,這些龍燈與鳳燈的互動,其實并不是單純的打鬧嬉戲,而是蘊含了豐富的戲劇情節,如“龍游場”“龍脫皮”“龍盤珠”“丹鳳朝陽”以及“二龍戲鳳”等。表演時,藝人們將內心情感寄托在龍鳳燈上,通過龍鳳互動來演繹“戲”的精髓,全程快慢有序、張弛有度,這也是龍鳳燈舞的獨特魅力所在。
此時,臺上的表演已進展到了高潮。隨著戲劇情節的跌宕起伏,幾十名藝人舉龍抬鳳、不斷變換著各種動作造型。他們跟隨節奏明快的鼓點,時而大步前行,時而一躍而起,時而躬身俯首,時而纏繞交互,表演動作流暢自然、一氣呵成,仿佛彩龍彩鳳已穿越時空、浴火重生。觀看至此,我不禁聯想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古話,對這些技藝精湛的藝人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到了演出后半場,臺上陸續出現了數十種形態各異、五彩斑斕的伴舞燈。它們多以自然界的動植物為原型,如太陽、月亮、老虎、麒麟、孔雀、蜘蛛、魚、彩云和荷花等,有正有邪,各含寓意,代表不同的角色。在表演過程中,龍燈和鳳燈是主燈,各種伴舞燈則不時游移在舞臺各個方位。略顯嚴肅的主燈與靈巧可愛的伴舞燈配合有序、相得益彰,為表演增添了良多樂趣。當演到龍燈和鳳燈追逐蜘蛛燈、最終蜘蛛燈被“打敗”時,現場傳來了孩子們的陣陣歡呼。
最后,以一出“龍鳳呈祥”完美收尾。在多重漸變色彩燈光的映襯下,宛如真龍真鳳降臨人間,為表演增添了一縷不可言喻的仙氣,更讓本場演出兼具了“傳統溫度”和“現代風度”。那一刻,傳統非遺文化和現代科學技術在蘇家作碰撞融合,真切體現了蘇家作人賡續非遺根脈、建設美麗鄉村的使命擔當和信心決心。
在現場一陣又一陣的歡呼雀躍聲中,當晚的演出逐漸落下帷幕,我和朋友依依不舍地驅車駛離了蘇家作。那晚的鄉間小路雖然燈光微弱,但不知不覺間,非遺之光已悄然為我們照亮了前行之路。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