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助力 高科技造就“蕪湖大米”
新春走基層
政采助力 高科技造就“蕪湖大米”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這是我們的智慧農業云平臺,平臺上顯示的是小型田間氣象觀測站實時采集的各種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包括風速、溫度、濕度,以及蟲情、土壤肥力、田間水位等,通過大數據來分析未來的極端天氣、田間蟲害的發生趨勢以及發生概率……”中聯智慧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經理郭爽爽指著大屏幕向記者介紹說。
蕪湖是中國“四大米市”之首,這里產出的大米口感香軟、米香濃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蕪湖大米”的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
原來,自2020年起,蕪湖市開始打造智慧“蕪湖大米”,開展水稻數字化、標準化種植,實現了糧食生產從“靠經驗”到“靠數據”,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的轉變。
在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岳山村萬發家庭農場,由幾個設備組成的智慧“蕪湖大米”數字化硬件設備田間監測點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斑@是智能化蟲情測報燈,用來誘殺并識別蟲害數據;這是土壤墑情儀,用來測土壤水分情況……這些設備將采集的數據傳輸到智慧農業云平臺。”蕪湖市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副主任丁衛東指著田間的設備向記者介紹道。
“智慧農業云平臺通過智能算法以及作物模型,對這些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形成簡單的農事操作建議后再發送至農戶手機APP。比如,根據氣象模型分析,進行災害天氣準確預警并提出預防措施;根據土壤肥力基礎數據,再結合目標產量下作物的需肥量,精準生成地塊級的施肥處方,配合無人機進行精準施肥;根據模型分析的蟲害數據,預測最佳防治時期,給農戶提供防治方案?!惫蜷_中聯智農云APP向記者演示起來。
綜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蟲情、苗情、墑情、災情等實現實時監測,對農田環境和農作物生長狀態實現全過程、全方位感知。
“我們采用競爭性談判的方式,采購10套田間智能觀測站,采購金額為200萬元,包括傳感器、智能測報、物聯網設備、數字化管理技術模塊應用等軟硬件設施,對水稻實行全生育期智能化管理。通過遴選加工企業,開展訂單收購,較常規水稻收購價高30%—50%;統一品牌銷售,總體上較常規水稻種植畝均節本增收約308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丁衛東說。
蕪湖市財政局二級調研員陳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蕪湖市將智慧“蕪湖大米”納入市政府支持科技產業政策,市財政每年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資金支持,累計投入財政資金達5540萬元。此外, 2024年申報的安徽“蕪湖大米”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成功獲批,目前中央財政已下達資金6400萬元。
“我們也將強化智慧‘蕪湖大米’項目資金監管,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同時,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支持智慧‘蕪湖大米’的基地建設、品牌宣傳。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對接省直部門,推進智慧‘蕪湖大米’項目先行先試,爭取合作創新采購項目落地蕪湖?!标悋f。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